2 2020/10/15 上午 11:58:19

主動脈剝離猝死機率高!長庚研究:家族史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發病的風險

(關鍵字: 心臟 , 主動脈剝離 , 心血管 , 家族病史 , 陳紹緯

(圖片提供/林口長庚醫院)
(圖片提供/林口長庚醫院)

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及B型,A型不手術80-90%的病人會死亡

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及B型,A型需緊急開胸手術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若不手術80-90%的病人會死亡,特別是在病發初期,每小時約1%的死亡率。B型則大部分可以用藥物控制,如有併發症可以用新技術主動脈支架來治療。

1名48歲的王先生,平時有抽菸習慣及高血壓病史,但無規律服藥,某日凌晨突發劇烈撕裂性的胸痛並延伸至背部,由同住的弟弟緊急送醫,經陳紹緯醫師檢查診斷為A型主動脈剝離,緊急進行主動脈置換修補手術,手術順利平安出院。

醫師詳細詢問病人後得知,其父親有主動脈剝離病史,也曾聽長輩說有家族成員在年輕時發生不明原因猝死。病人弟弟想了解此病是否有遺傳性?其它家族成員需不需要特別注意?病人康復後也擔心像他這類有家族史的主動脈剝離患者,術後的長期結果是否會比較差?

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家族史與主動脈剝離的重要相關性

陳紹緯醫師表示,由於這是病人及家屬所關心的問題,於是他開始進行研究,在跨團隊各領域專家合作,及院方支持下所成立的巨量資料統計中心協助下,使用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全人口資料,及使用家戶承保檔案來建立親屬關係,藉由台灣完善的健保制度和全民納保完整追蹤特性,作全面性的分析研究,包括家族史對主動脈剝離的發生風險,以及長期結果的影響。經過近3年的努力,發現家族史與主動脈剝離的重要相關性。

提醒,有主動脈剝離家族史的民眾,宜及早至專科門診追蹤,進行影像檢查,並嚴格控制血壓及戒菸,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果有主動脈病變應積極接受外科治療。萬一已經發病,治療後仍須嚴密的控制血壓和電腦斷層追蹤,因為不論A型或B型的主動脈剝離,長期都有可能因形成主動脈瘤而需後續手術治療,不可大意。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