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到夏天,皮膚就爆乾,甚至非常的癢,常常去西醫看診,西醫往往回答是濕疹,也有說是脂漏性皮膚炎,結局都是回去擦含類固醇的藥膏消炎。中醫師表示,皮膚在急性期時發炎腫痛,或許擦藥膏可暫時緩解消炎,但是,皮膚乾乾的時候,卻可能屬於慢性期,僅是只擦藥膏,效果將非常有限。中醫看皮膚乾癢講求辯證論治,主要有3大體質,無論是哪一種體質,保濕調理都會以四物飲為主角基底,再視情況分別搭配當歸、川芎、白芍、麥門冬、生地等,製成中藥湯飲。
皮膚乾、脫皮多屬於慢性期發炎,只擦藥膏難解決
很多患者都有個疑問,聽到濕疹,會以為是皮膚濕濕的、起疹子……,「我明明皮膚很乾啊,怎麼會是濕疹呢?」中醫師賴睿昕表示,中醫認為所有皮膚的問題,絕對是身體內部出了狀況,然後反應在皮膚上,所以治療上要從身體內部去調理。使用類固醇或抗組織胺的藥膏消炎,只是將發炎狀況暫時緩解。通常是用於急性期時的發炎腫痛,流湯流水的時候;至於皮膚乾乾的,有時候會脫皮屬於慢性期,通常很難只擦藥膏,或是靠保濕乳液就能解決。
濕疹還在狂擦保濕精華液?不如使用天然植物性油脂保濕
為何夏天容易發生濕疹呢?夏天的強烈紫外線照射是元凶,長期待在冷氣房也會造成皮膚的保水度不足,加上室外炎熱,室內低溫,氣溫震盪導致皮脂腺無法快速適應,而造成油水失衡,正是造成皮膚乾癢發炎的主因。這時很多女性發現皮膚脫屑乾癢,就出動一系列保濕精華液,其實這個觀念要更正,保養品多含有化學合成成分,皮膚發炎時反而應避免使用。最安全的保養方式,還是使用保濕作用最好的百分百油脂。
通常建議直接使用不含香料、酒精、防腐劑、乳化劑的天然油脂如橄欖油、荷荷芭油等植物油;當然像綿羊油、馬油等動物油也可以,只是過敏機率較高,要小心。
皮膚乾癢講求辯證論治,3大體質好發都以四物飲為基底
中醫師賴睿昕表示,中醫認為,皮膚乾癢是身體內部的問題,當然講求辯證論治,所以皮膚乾癢,中醫的想法與治療通常屬於量身訂作。中醫常說:「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所以合適的茶飲,都會以四物飲為基底。四物飲的組成通常是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除了能調經止痛、養血補血,也能滋潤肌膚、防止老化。可針對不同的證型酌加不同的藥材。
一、血熱型皮膚乾癢
常見的夏季皮膚搔癢體質,最常見的就是血熱型皮膚乾癢。血熱皮膚搔癢多因天氣炎熱,或過食辛辣烤炸之物導致血熱風生。這時皮膚容易乾癢,摸起來灼熱有發炎刺痛感,遇熱尤甚,遇冷則症狀緩解。也可能受情緒波動影響,或是吃太多辛辣的食物,通常伴隨口乾舌燥、喜冷飲、心煩易怒、大便乾燥、小便黃。此時,中醫常常使用龍膽瀉肝湯、甘露消毒丹等中藥方劑治療。
也建議適合茶飲,首推以下牡丹皮四物飲:
【牡丹皮四物飲】
材料:牡丹皮10 g、當歸9g、川芎6g、白芍9g、生地12g、紅糖適量。
作法:
1把所有材料洗淨、用清水泡洗一下材料。
2.把清洗乾淨的材料放進鍋中,加入1000cc清水。
3.蓋上鍋蓋,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30分鐘。
4.加入少量紅糖,溶解放涼即可飲用。
二、陰虛乾癢型
第二種為本身皮膚保水度不足,加上冷氣空調容易帶走皮膚天然皮脂膜,因而缺乏鎖水、抵禦外界刺激物的屏障,就易出現搔癢,甚至發炎等不適。特別是皮脂分泌量下滑、皮膚角質化的老人與皮脂腺尚未成熟的小孩,最容易出現乾癢問題。中醫常常使用滋陰潤燥的方劑如玉女煎、一貫煎等方劑治療。
當然也可加玉竹、麥門冬於四物湯製成潤膚四物湯,因為玉竹與麥門冬本身就有甜味,所以不用額外再加紅糖。
【潤膚四物湯】
材料:玉竹10 g、麥門冬5g、當歸9g、川芎 6g、白芍9g、生地12g。
作法:
1把所有材料洗淨、用清水泡洗一下材料。
2.把清洗乾淨的材料放進鍋中,加入1000cc清水。
3.蓋上鍋蓋,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30分鐘。
4.放涼即可飲用。
三、風熱型皮膚乾癢
中醫師賴睿昕表示,第三種屬於風熱型皮膚乾癢,是典型的過敏,常常鑒於服用過多龍眼、荔枝、芒果、榴槤等熱性水果,常常出現紅色丘疹、風團塊,或部分融合成大片,遇熱搔癢加重。中醫常常使用桂麻各半湯、荊芥連翹散來治療。茶飲則推荐以下抗敏四物湯:
【抗敏四物湯】
材料:荊芥5 g、薄荷葉3g、當歸9g、川芎 6g、白芍9g、生地12g。
作法:
1把四物飲洗淨、用清水泡洗一下材料。
2.把清洗乾淨的材料放進鍋中,加入1000cc清水。
3.蓋上鍋蓋,大火煮開再將荊芥、薄荷葉丟入轉中小火煮30分鐘。
4.放涼即可飲用。
荊芥、薄荷含有揮發油,對於抗過敏有很好的效用,但是不能久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