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9/24 下午 02:17:53

及早介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留遗憾!

(關鍵字: 健保 , 關節炎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謝松洲

今年5月起台湾健保署放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生物制剂的减量标准,需达到持续缓解(DAS 28<2.6维持至少半年)才开始减量,使许多病友可以得到更好的医疗;但仍有病友由于对治疗的疑虑,即使符合给付标准却不想用药,因而延误治疗时机,十分可惜。

台大医院过敏风湿免疫科主治医生谢松洲强调,根据统计,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若没有接受适当的治疗,3~6个月就可能开始出现不可逆的关节破坏、2年内约有3成病人会严重到无法工作;而从患者出现症状到就医确诊、开始治疗,平均长达半年至1年。除了因为初期症状的认知有限,或患者还能忍耐,或觉得吃吃止痛药撑一下就过去、不知道该求助风湿科等因素外,“太过在意药物副作用,反而轻忽疾病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也是部分病人未及时治疗的原因之一。”谢松洲曾遇过一位60多岁的女性病患,发病已持续一段时间,从骨科、家医科,最后才转到风湿科,检查发现关节发炎情况严重,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符合生物制剂给付标准;但病人听说要打针,就消失不再回诊了。

谢松洲指出,较年轻或关节症状严重的病人,比较能接受、配合治疗,但老一辈的病人常排斥用药,更觉得“打针是用于严重疾病,副作用一定比较大。”其实随着药物发展,治疗选择多元,当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除了生物制剂,也有免打针的合成口服标靶药物,只要愈早治疗,愈能有效控制病情,何况符合规范还有健保减轻用药负担,不治疗才是不合理的选择。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愈来愈多,都能达到一定的疗效。
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藥物愈來愈多,都能達到一定的療效。

“药物的风险远低于疾病的风险!”谢松洲强调,目前治疗仍着重在疾病控制,已经造成的破坏无法恢复,而且除了关节,其他器官组织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包括心血管病变。

好消息是,现有治疗能大幅提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成效,病人就医的意愿提高,因病导致骨关节变形,甚至需置换人工关节的情况也明显减少。谢松洲表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愈来愈多,都能达到一定的疗效,临床选择时除了考虑病人的接受度、方便性(例如偏爱口服害怕打针、在意施打频率…等),是否合并关节外表现、共病(如其他受波及器官的疾病),都是医生用药考虑的因素,患者有任何疑虑,主动和医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合成的口服标靶药物及生物制剂,至少都有6~7成病人能有效控制病情,是传统免疫调节药物的1~2倍以上。”谢松洲强调,即使对某种药物反应不理想,也有多种替换选择,只要及早介入、积极治疗,就能避免类风湿性关节炎造成的健康遗憾。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