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配合政策的旧金山市民们丢进回收桶的塑料制品呢?那些我在Recycle Central回收分类厂亲眼目睹,随着输送带快速前进的优格盒、莓果盒、油腻腻的生鲜和烤鸡托盘、剩一半没吃完的鹰嘴豆泥盒,还有黏答答的花生酱罐子呢?工人们根本不想去分类那堆杂七杂八的东西,问题并不是出在又油又脏的食物残渣—就算再油腻的罐子也能靠再生设备恢复干净—问题在于那些塑料制品在废料市场上的价钱很低,不值得时薪十七块美金的分类工人花时间去处理。
这些塑料制品引发的问题其实带有某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吊诡性;由于它们缺乏强固的终端市场,因此大多数的市立回收计划都把它们排除在外,但如果这类塑料的供应来源不稳定,终端市场就更发展不起来。Recology公司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把3号到7号塑料制品全部捆在一起,然后以混合塑料的形式卖出去,让下游工厂进行分类,帮助它们重获生机。
我绕到仓库后方,看着各式各样压缩成型的巨大塑料方块出现在分类塔末端,有些PET捆包已经靠墙堆栈起来,不远处,则有几个较小的有色混合塑料捆包以及一个还没有被2号有色塑料捆包给填满的集装箱。
直到这里,我所看到的是在任何资源回收细分类厂都十分典型的景象,但接下来的程序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它取决于你的居住地和牵涉到的塑料种类。比方说,如果我住在美国中西部或美国东岸,当地的资源回收细分类厂可能会把装有我那些可乐瓶的捆包卖给州内的PET再生处理厂,再生处理厂会予以清洗、脱标和搅碎,然后让塑料碎片通过浮除槽,分离出瓶身的PET碎片和瓶盖碎片(PET碎片会沉在水里,瓶盖碎片会浮起来)。
接下来,瓶盖碎片(通常是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会被捞起,卖给制造厂做成新的瓶盖或其他商品,PET碎片则会接受进一步的清洗和处理,最后以片状或粒状的形式卖给制造厂做成新的PET产品,例如聚酯纤维、打包带、其他包装材料,甚至新的汽水瓶等等。除此之外,我那些可乐瓶最后落脚的另一个地点,还可能会是每年用数千万公斤回收PET制成地毯的乔治亚州地毯大厂—莫霍克工业集团(Mohawk Industries)。但如果我住在美国西岸,我那些可乐瓶(其实是我所丢进回收桶的大部分塑料制品)就只有一个目的地可去:中国大陆。
这个问题促使波士顿商人Eric Hudson成立Preserve公司,投入聚丙烯(5号塑料材质)的再生工作,他希望能藉此刺激塑料回收的巿场。该公司推出的第一项商品是以酸奶瓶制作并可寄回给公司进行再生处理的牙刷,包装盒还上印有“没有浪费,只有收获”(Nothing Wasted, Everything Gained)的口号。该公司曾与健全食品超市(WholeFoods Market)联合举办“给我五号瓶”(Gimme Five)的活动,鼓励顾客将家中的酸奶瓶带到超巿回收,结果第一年回收了四万五千磅的废弃聚丙烯,但这还只是沧海一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