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11/21 下午 04:01:08

久站久走双脚疲劳难消?也许是你穿错鞋了!

(關鍵字: 關節 , 腳踝 , 腳底壓力 , 科技量腳 , LANEW

俗话说,“病从足入”,足部不健康,身体也会跟着遭殃!影响脚健康首当其冲的就是每天穿的鞋,一旦选错鞋、穿错鞋,就容易出现像是久站久走感觉疲劳,或是觉得甚至会影响到脚踝、膝盖关节。如果轻忽,小心长时间容易造成脚部疾病上身。

脚的不舒服,也许是在告诉你穿错鞋了

一双构造不良、不合脚的鞋子,或是稳定力不佳,鞋底没有吸震力无法减轻足底压力的鞋子,都会加重走路或运动时,压力分布偏离常态。也许年轻时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随着年纪增长,身体使用的时间变长,不适合的鞋子对健康带来的负担也越来越大,连带种下关节状况的根源。

减低脚底的压力负担 远离疼痛不适健康危害

很多关节或脚部疾病,其实都可以透过改穿合适合脚的鞋款,改善部份状况。除此之外,需要机器才能测量出的足压,也是判断鞋子是否适合日常步行活动的关键之一。一般人行走时,脚底压力类似蝴蝶翅膀形状,随着脚着地到离地的过程中重复移动。缓慢步行时,最多只会由双足总合一半的足底面积来承受身体重量,最高会承受到人体体重的0.8-1.2倍压力,而在进行跑步等大量运用脚部移动的运动时,足底所承受的压力会更大。也因为压力承载过大,更该重视脚健康,才能让日子也健康愉快!

选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包括外观好看,更重要的是鞋子的结构是否适合自己的步态。合适的鞋款能减轻脚部,甚至下肢的负担,而一般人选鞋时比较少注意到的脚底压力分布就很重要了!其实在选鞋之前,就得先了解内旋足与外旋足,两者走路步态不同,对于下肢、脚底产生的压力与影响也有所差异,因此要挑选个别适合穿的鞋款。

内旋足、外旋足比一比 适合鞋款有差异

首先来了解内旋足与外旋足的差异,当人体在步行时,脚部会往身体的内侧旋转,依照不同的步态与旋转角度,可分为:内旋、外旋;这与一般认知的内八字与外八字是不同的概念。

《内旋足》:

判断要点:

当脚部重心较为偏向身体内侧,前脚掌朝向身体外侧,跟骨比较向外倾斜,脚部向身体内侧旋转动作较大的时候,就是内旋足,内侧脚弓也会比较贴近地面。

症状困扰:

可能因为脚部容易受到不正常的压力,或是久站久走容易感到疲劳。

适合鞋款:

包括

● 合适合脚。

● 后护跟硬:可控制后脚跟摇晃。

● 直式鞋楦:加强稳定,降低足部晃动。

● 不易扭转:控制脚部左右摇晃的动作。

《外旋足》:

判断要点:

当脚部重心比较偏向身体外侧,前脚掌朝向身体内侧,跟骨向内倾斜,足部朝向身体外侧旋转动作较大时,就是外旋足(或可称为内旋不足),内侧脚弓弧度也会比较高。

症状困扰:

久站久走容易因为前掌及后脚跟压力过大,而产生不适。

适合鞋款:

包括

● 合适合脚。

● 吸震鞋底:减少行走时足部前掌及后脚跟的压力。

● 曲式鞋楦:增加足部活动度。

● 后护跟硬:控制后脚跟摇晃的动作。

LA NEW以“脚”为本!科技量脚解析足部密码

我们可由走路的姿势或步态来判断内旋足或外旋足,或是透过测量足压的仪器了解足底压力分布状态。LA NEW足研所研发的科技量脚扫描仪,于全台各地门市巡回举办“科技量脚”活动,透过仪器扫描准确量测足压状况、脚型与长宽尺寸,了解使用者是内旋足或外旋足。认识自己的脚健康状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鞋款。

为了缓解内旋足容易往内侧翻的状况,专为走路舒适量身打造的品牌LA NEW,特别推出一款“稳定控制休闲鞋”。首度将大量运用在运动鞋款上的“稳定控制鞋底”结合日常生活更实穿的休闲鞋款上。“稳定控制系列”特别加强鞋中腰处与大底前后的强度与支撑力,在步行时提供置中的稳定托力,辅助改善内旋足容易往内侧翻的状况,减少内旋足的朋友在日常步行或久站久走时的关节负担。

LA NEW稳定控制休闲鞋4大特色

总括LA NEW这一双特殊设计的“稳定控制休闲鞋”具备以下特色:

● 鞋大底弹性加厚设计,不但减压,更提升穿着回弹力道,让脚步更加轻盈。

● 鞋内腰支撑性与稳定性大幅增加,有效控制及稳定步态过程中的内旋动作,达到稳定支撑特性,减轻内旋足及一般足在步行时双脚的负担。

● 鞋子加高包覆设计,提升穿着时的包覆感与稳定性。

● 鞋内宽敞空间设计,脚趾能自由活动伸展,舒适感大增。

想更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脚,参加全台巡回的“科技量脚”活动以及选购相关鞋款,现在就到LA NEW!

“运动季档期优惠活动”办法如下:

● 门市限定购买指定鞋款第二双半价。

● 网络限定满额3折带走运动凉鞋。

● 全通路同享,满3000现折300台币,满额再抽高岛跑步机。

● 加入会员就送700台币现金礼券。

了解更多>>https://bit.ly/2MLNAcq

加入会员>>https://bit.ly/2w6uE0Q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