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7/23 下午 04:14:16

8大拖延脑类型中了吗?自我检查属于哪种拖延脑,即时改变大脑的路径

(关键字: 大脑 , 性格 , 拖延 , 自我检查 , 拖延脑

「那件事不做不行、这件事也拖不得。糟糕!这个一直没动的案子,不是马上就要交了吗?那这件事和那件事就之后再说⋯⋯呼,总算勉强赶上,这次也差一点就开天窗。」

像这样把该做的事一延再延,在最后一刻才动手,是一种坏事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对大脑而言,拖延是一件痛苦的事。

「这件事不做不行、那件事也必须有进展。」经实验证实,当人想像这些令人抗拒的任务时,脑内感受疼痛的区块就会开始活跃工作;而一旦动手去做,该区块的活动就会降低。

从以前到现在,好几次都想要戒掉拖延。

  ↓

每一次都失败,对戒不掉拖延的自己感到羞愧。

  ↓

得出自己就是有拖延症的结论。

  ↓

开始会说「自己是不到死线就不做的类型」。

这种思维方式,是把拖延的原因归咎于「性格」。

也许有人会觉得,「就算是拖延,只要最后有赶上就好」。但若脑内持续产生疼痛,那又另当别论,不要再给大脑带来痛苦了。

我是一个职能治疗师,专门从事复健治疗。职能治疗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大脑因疾病或事故受损的人重建失去的能力,或者用其他能力来代替。

我协助这些正值盛年且活跃于职场的人,让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上满意的生活。我一边在东京都内的诊所看门诊,一边帮助许多企业员工解决各式烦恼,藉此提升员工的生产效率并防止事故发生。在企业办理培训时,我从参加者那里收到以下回馈。

「我是那种要等到火烧屁股才会动手做的类型⋯⋯」

「虽然是自己的意志问题,可是我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着手处理工作⋯⋯」「我天生就爱拖⋯⋯」来找我谘询的人大多是由这些说法做开头。

「脑袋里老是有各种待办事项,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得自己喘不过气。」

「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有时会突然感到焦虑不安。」

「我有太多要考虑的事情,肩膀和脖子都很紧绷,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活动。」

诸如此类的说法,不断出现在病人有拖延状况的谘询中。这是因为,拖延会点燃大脑内处理疼痛的中枢,导致呼吸困难和肌肉僵硬。

一路走来,我一直在诊所门诊和企业现场研究该如何改变拖延行为。想要改变拖延行为,关键并不是摆脱目前的自己,而是不断进行小小的实验。拖延的是大脑,而不是我们自己。要改变大脑下达的指令,就必须改变指挥路径。

例如以下这样的小实验。

当你想起某件该做的事情时,在说「我必须做○○」之前,先试着举起右手。这样就好觉得自己能做到吗?

这就是把从思考到发声的运动路径,重接连接成动手的路径。这些重新连接的小路径一一累积起来,就能引起行为改变。大脑藉由外部刺激改变神经通路就可以改变运作机制,而如何改变神经通路,正是我们职能治疗师的工作。

每个人都会拖延,而且,拖延也是有分种类的。

为了让大家从今天开始就能马上运用,本书将会拖延的大脑,也就是拖延脑分为8种类型。可以从自己适用的章节开始阅读,今天就能马上实验。

把事情往后拖的下场,就是在一天的结束时怨叹:「今天什么都没做⋯⋯」这句话将改成「我今天做了这件事。」

为了成为能以「今天有做事」来结束一天的人,就让我们开始实验吧。

想着要如何治好自己的拖延,结果连思考拖延的原因这件事也往后延。最后,用一句「我的个性就是这样」不了了之。这样永远无法解决拖延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自己在什么条件下会拖延,试着去关心这些问题,就能更加了解自己。藉由理解拖延行为来了解自己,试着体会驾驭自己的乐趣吧。

(圖片提供/高寶書版)
(图片提供/高宝书版)

拖延脑自我检查表

在某些情况下,每个人都会想拖延。一旦形成拖延脑,大脑就会根据这个模式下指令触发拖延行为。就算是单纯的拖延,导致这个行为的过程也分很多种。因此,本书准备了8 种类型的拖延脑自我检查表。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平时的情况,并在符合的项目打勾。打勾的项目越多,越能说明你目前陷入的拖延状态。

(圖片提供/高寶書版)
(图片提供/高宝书版)

(圖片提供/高寶書版)
(图片提供/高宝书版)

(圖片提供/高寶書版)
(图片提供/高宝书版)

(圖片提供/高寶書版)
(图片提供/高宝书版)

(圖片提供/高寶書版)
(图片提供/高宝书版)

(圖片提供/高寶書版)
(图片提供/高宝书版)

(圖片提供/高寶書版)
(图片提供/高宝书版)

(圖片提供/高寶書版)
(图片提供/高宝书版)

这8种拖延脑的特征,会因睡眠不足、大脑过度兴奋或是工作任务设置错误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而且,大脑的状态每天都在变化。若能知道自己属于哪种拖延脑,知道自己的大脑现在的脑力座标位置,就能即时改变大脑的路径。

(圖片提供/高寶書版)
(图片提供/高宝书版)

我将8种拖延脑之间的关联,整理成一张图表。纵轴代表大脑的警醒程度。越往上,大脑的警醒程度越高,越往下则越低。横轴代表行动的切换速度。越往左,切换速度越快,越往右,切换速度越慢。

想要顺利完成想做和该做的事,我们就必须达到★符号的状态。

让大脑处于不高也不低的适度警醒,能够灵活切换行动的状态。

为了让大脑发挥最佳表现,首先得让大脑保持适度的警醒状态。有了良好状态,再依据情况改变行为,就能让工作顺畅地进行下去。

本文选自高宝书版《告别拖延脑:靠意志力没用!用认知实验提升大脑警醒度,改善8种类低效率症头》一书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