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警戒第三级自7月12日疫情开始微解封,随着微解封的到来,很多人希望早日回归「正常」的日子,可以去购物、逛街、聚餐消费。但也有一些人,因为微解封后,原先采用封闭换得的安全感开始消失,开始出现焦虑、恐慌,担心微解封恐酿成防疫破口。
解封气氛下,会出现恐慌与期待的心理矛盾
恐慌与期待是解封气氛下会出现的心理矛盾。一方面期待实现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又忧心存有病毒散播在空气中,外面会不安全的恐慌。对于这种想要当中又有些担心的冲突,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可以从完全没有不担心、自由自在到极度担心无法出门都有可能。这些差异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特质,以及疫情对个人的影响。
奇美医学中心精神医学部部长林健禾表示,当发现自己的心境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谁对谁错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在隔离这段期间所遭遇的状况不同,在解封的时候,每个人对于安全跟期待也可以不一样,不需要普天同庆。可以给自己跟周边的人允许按照自己的步骤走出封锁,保有自己调整改变的时间。
如何从「微解封」重新回到社交生活?
对于已经受到病毒惊吓的大脑,面对「新正常」生活的改变,也是需要有计划的逐步调整,来重新适应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做的事情。每个人调整的步骤不一样,首先是要允许自己依据自己的节奏进行。从正确的消息来源接收讯息,与周遭的人讨论生活的变化。别急着把想要做的事情一口气全部开始。先选择变化比较小的、已经习惯的、比较小规模的社交互动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活动,不要纠结于「假设」或「应该」发生的事情。让大脑在安全的情况下,慢慢适应「新正常」的生活。
病毒影响的不只是生理,搭着媒体网路的放送,心理层次的散播比实际病毒散播的更广,心理受影响的人数远远超过被病毒感染的实际人数。
林健禾提醒,对于心理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倘若这段期间焦虑、紧张大到超过自己能负荷的程度,产生身心症状,不要自己一个人放在内心挣扎,应该及早就医,透过医师的协助把身心症状解除,早日调整恢复新的正常生活。另外,因疫情受影响等待微解封后出游的人来说,可能已经规划许多户外活动等这一刻到来,在警戒尚未完全解封前,出门前后务必戴口罩、勤洗手并遵守防疫规定,切勿因微解封降低戒心,以致身陷染疫风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