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11/5 上午 10:02:49

离不开手机、社群软体?你有「错失恐惧症」吗?做好2件事重新唤起专注力

(关键字: 网路 , 恐惧 , 社群网站 , 社群软体 , 错失 , 新闻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一旦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下一阶段就可以开始了。为了选定一个选项──只能一个选项,该做的你都做了。你觉得很开心,因为你做到了。你很果决!然而,我不会诚心地恭喜你,而是要给你一个忠告:你还没脱离险境。因为,这个世界会不断想方设法要说服你,你选错了。每天,你都会遭受各种广告、贴文、通知、文章、对话或其他资讯来源的轰炸,企图让你不专注于最优先的事情上。非常令人无法招架。

我在书写这段文字时,也一直在努力克制阅读新闻、查看简讯、浏览推特或回覆WhatsApp刚跳出来的讯息的冲动。你在阅读这段文字时,你也面临同样的外在刺激轰炸。向诱惑臣服、短暂休息一下,虽然可能可以让你得知一些潜在的资讯、唤醒潜在的兴趣或者启发未来的行动,但更有可能产生的结果是,这些资讯都会造成你的恐惧症。你的决定原本看起来十分肯定、理由充分,现在却突然显得鲁莽。你突然感到一阵犹疑。你是不是应该再次回顾所有的选项?虽然先前努力了这么久,现在犹豫不决又再次企图蒙蔽你的直觉,将你一把拖回夺取清晰思绪的争夺战中。

一旦选择了真正想要的东西之后,你一定要找到力量错过其他所有的选项。在一个不断试图唤起FOMO和FOBO、打破你所有努力的世界里,这就是能让你开枝展叶的预防措施。只要学会错过,就能专注在重要的事物上。想要成功阻隔外界噪音,可以做两件事:一、在行为上做出可管控的改变;二、运用科技。这两件事都是你完全可以控制的,能帮你专注。

一、 在行为上做出可管控的改变:你要消除一些日常阻碍,让它们不会妨碍你坚守已经决定采取的行动方针。你要管控好所有可能使你迷途的因子,包括无限制的资讯取得管道、参照焦虑、选择过剩和自恋心理。你要在自己的举止和心态上做出实用的转变,改变过去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话虽如此,采取一个在现代世界无法永续或不实际的策略,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人叫你成为隐士。本书提出的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有考量到我们是生活在数位的世界,因此教的是如何控制、而非消弭科技,以达成目标。

二、 运用科技:你也要小心而理智地思考如何运用科技。在某些情况下,你必须消除或减弱科技制造的干扰。例如,你可以禁止房内出现任何电子设备、从装置里删除某些app,或是排定每日的勿扰时段;在其他的一些情况下,你可以好好使用数位工具,让你更充分地利用时间,或是改变某个时段的目标。市面上有很多新的科技与app──例如冥想app或数位身心健康工具──可帮助你不受干扰、提升自我意识、找回焦点所在。这些做法和策略可以让你在这个令人难以招架的世界中找到专注。

争夺你自我意识的史诗战役

科技能够唤起并维持FOMO与FOBO,这是很清楚明白的一件事。持续不断的网路连接、网路导致的资讯过剩以及社群网站的存在,重新塑造了你生活的方式、经营事业的方式,以及跟FOMO人和FOBO人同胞相处的方式。就算你成功做出决定,投入某个行动方针,外在刺激依然存在。这些刺激会提醒你,你错过了什么,并提供许多可能会更好的替代选项。网路虽然是这些变化的传播管道,但是大部分的责任仍落在那些公司行号身上,因为是他们的产品决定了你如何周游线上世界。今天,顶尖的科技公司获得了至高的权力、影响力和价值,这么说绝对不是夸大。Apple、Alphabet(Google的母公司)、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和脸书现在常常名列世界十大最有价值的公司。他们之所以能荣登前十名,是因为采取了这样的商业模式:设计出利用人类心理学的科技产品,独占我们的注意力,接着卖给广告商。

这些公司会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创造的产品会慢慢侵入你的日常活动和意识,直到你没有它们就活不下去。这些产品被刻意设计成不可或缺的东西。仔细想想,手机闹铃就像特洛伊木马,因为它是人们开始把手机带进卧室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个看似无害的举动,人们开始会半夜收信件、看新闻、传简讯。你要说这些功能是习惯养成工具或是令人上瘾的东西都可以,总之它们会让你长时间盯着萤幕。

网路刚问世时,大部分的人都被这些又新、又酷且大都是免费的产品给迷得晕头转向,不会去担心网路的长期效应。数位工具会施魔法,确保拿起手机的人都会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选择丰富的环境之中。然而,近年来,风向已经变了。人们发现自己变得过于依赖行动装置,开始在生理、心理和情感方面付出代价。

科技大老也知道这一点。在二〇一八年五月,Google执行长桑德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这间公司的开发者年会Google I/O上发表演说,宣告Google为了向前迈进,会将「数位身心健康」的概念融入产品之中。他明确地表示,Google在煽动集体FOMO这件事上责无旁贷:

根据我们研究,我们知道人们感觉被自己的装置绑住了……立刻回应收到的讯息,形成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人们因为想跟上所有的资讯而感到焦虑。他们罹患了FOMO──错失恐惧症。我们认为,我们应该还有进步空间。

接着,皮查伊宣布,有一个新的心态将出现在Google的每一个平台。这个心态会化身为各种工具,监测你的上网时间、分析你的行为、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习惯,让你可以成功关掉手机。短短几周后,Apple也宣布他们的数位身心健康功能,包括进阶版的勿扰模式、通知设定的改变、装置使用时间报告。这些工具虽然都是要解决FOMO的问题,但是科技其实也很会煽动FOBO。毕竟,过多的资讯及大量的选择正是FOBO的两大驱力,也是大多数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核心内涵。因此,Google和Apple虽然尚未提及FOBO,但我预期他们之后就会这么做了。

Apple和Google虽然决定提供一些工具让你可以管理自己与产品的互动关系,但他们仍持续创造出高度令人上瘾的数位产品。脸书、Pinterest、LinkedIn等数千家形形色色、规模有大有小的公司,也都在这样做,试图分一点(或很多)你的脑容量。如果你希望毫发无伤地逃离这场争夺你注意力的战争,我要告诉你一件坏消息。这些公司加入了一场持久的史诗战役,就是为了让你继续用他们的产品。他们手上握有人工智慧、预测分析、病毒行销等武器,全都是设计来击败你,独占你越来越多的脑容量。这就好比一场刀战中,对方突然亮出一把、甚至很多把枪一样,你根本没胜算。

这些公司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不意外的是,设计这些产品的人自己也很担心所谓的萤幕时间会影响家庭关系。最恰当的例子:越来越多科技业高层会对自己的孩子施行严格的无萤幕政策,有些人还会要求保母签署严苛的契约,禁止他们在孩子周遭使用行动装置3。在矽谷,局面相当失控,有一些自认科技正义使者的人还会监视照护者。这些正义魔人会拍下保母在公共场所使用装置的照片,接着张贴在当地的育儿公告栏上。这种疯狂的行为明明白白地告诉你,矽谷人是怎么想那些产品的健康效果的。如果厨师不敢吃自己煮的食物,还是换间餐厅吧!

社群网站和资讯过载的负面效果变得显而易见,反弹便开始了。产业领袖呼吁各个公司应该要重新思考人们目前的连结方式。在二〇一八年于达佛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Salesforce的执行长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甚至建议政府应该「要像管制香烟产业」一样管制社群网站4。因此,在没有法令规范的情况下,科技业决定自己规范自己。当一个产业成为自己的保母时,心中当然会有一套特定的目标和动机。如果你以善意的眼光看待这些努力,你会相信这些公司未来的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有效维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如果你是个阴谋论者,就会发现这些努力其实只是利用数位健康做为品牌工具的手段罢了。

如果你想知道科技对你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你可以进行一次「数位总决算」,就能更加了解你是如何跟那些争夺你注意力的各方力量产生互动的。你可以使用app或装置的数位健康功能(像是Apple和Android产品内建的那些功能),就知道自己上线和使用装置的时间。

谁在这场争夺你自我意识的战役中占了上风?

仔细思考下列问题,并写下答案。

•网路与社群网站使用

1.你平常一天花多少时间上网?

2.你平常一天花多少时间上社群网站?

3.你一天会浏览下面这些网站几次?你会花多少时间在这些网站?

WhatsApp

脸书

Instagram

推特

LinkedIn

Snapchat

YouTube

维基百科

Google及其他搜寻引擎

亚马逊

Reddit

Netflix

新闻网站(如纽约时报、CNN、Yahoo奇摩新闻、哈芬登邮报、Google、福斯新闻频道)

其他(如游戏、约会app、播客(podcast)、串流音乐等)

4.你多常在社群网站张贴文章?

5.你会不会追踪自己或他人的社群网站贴文得到多少个赞?

6.你是否会根据一篇贴文得到的赞数来评断文章品质?

•数位与资讯过载

1.你一天检查电视或网路上是否有播报大新闻的次数有几次?

2.你多常检查电子信箱?

3.你是否有开启收到新讯息或信件的通知?

4.收到通知时,你会立刻回应吗?

5.你上次超过十二个小时没有检查电子邮件或社群网站是什么时候?

6.数位装置不在身边时,你是否感到压力紧绷?

7.检查电子邮件、讯息或社群网站时,你是否感到如释重负?

8.排队或等人时,你是否会上网?

•你跟随身装置的关系

1.你一天花多少时间使用装置?

2.你一天拿起装置几次?

3.睡觉时,你会把手机放在床边吗?

4.早上醒来后,你会立刻检查手机吗?

5.晚上睡觉前,你会检查手机吗?

6.看电视时,你会频繁地浏览网页或使用社群网站app吗?

7.开会或吃饭时,你会把手机放在桌上吗?

8.跟别人对话时,你会看手机吗?

9.视讯会议或开会时,你是否因为上网而时常分心?

10.家人或朋友是否曾经抱怨你花太多时间使用手机?

以上这些问题并没有所谓「对」或「错」的答案。你的工作或你处于哪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可能使你较常或较少上网或使用装置。但是,无论你是怎么度过每一天的,你都必须了解数位装置如何塑造你的生活。如果回答这些问题让你对自己这个人感到吃惊(我就是)、困扰(我就是)或甚至有一点郁闷(我就是),你其实并不孤单。智慧型手机成瘾症十分普及,尤其是在年轻的使用者身上。Apple有两位重要的投资者甚至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这间公司针对这个问题采取行动(这很有可能就是Apple提倡数位健康的原因)。

当然,这并不表示科技是不好的东西。网路(特别是社群网站)对你的生活和整个社会都贡献了不少宝贵的事物。正是因为这些产品,你才能跟朋友交流、认识新朋友、找到恋爱对象、启动革命、提升人们对重大议题的意识──如果没有这些产品,媒体永远不会报导那些事。话虽如此,无论是不断寻找重大新闻、戴耳机戴好几个小时,或是整天低头滑手机,这些分心的行为都在逐步控制你的人生,破坏你的决心。持续不断的分心让你无法活在当下、享受每一刻、跟周遭世界发生互动。此外,你也会越来越疏离家人、朋友以及每天都会遇到但却很少注意到的芸芸众生。最糟的是,你不再关注自我,不知道自己这一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本文出自商周出版《错失恐惧:从心理、人际、投资到求职,让10亿人深陷的焦虑陷阱》一书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