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常会碰到病人因为鼻塞、流鼻水或打喷嚏至耳鼻喉科就诊。有时病人会分不清楚这样的症状到底是感冒、过敏性鼻炎还是鼻窦炎,究竟这些该如何区分呢?
认识感冒、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的差异
要怎么区分是感冒、过敏性鼻炎、还是鼻窦炎呢?一个简单的区分是透过症状跟时间来简单区分。
过敏性鼻炎:鼻部症状持续较久,且症状可能时好时坏。
感冒:鼻部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且会合并喉咙痛、咳嗽等症状。
鼻窦炎:比起上述两者多了脓鼻涕及脸胀痛的症状,并依照持续时间(3个月)来分急性或慢性鼻窦炎。
何谓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或是鼻过敏的症状主要以鼻塞、流鼻水、打喷涕为主,其他症状包含鼻子、上腭及喉咙痒、鼻涕倒流、慢性咳嗽、头昏脑胀、注意力无法集中、眼睛痒、鼻塞而血液循环不好造成黑眼圈、鼻塞而张口呼吸、长期揉鼻子使鼻梁有横向皱褶等。临床上医师常常会询问鼻部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发作情形,并检查是否有鼻黏膜肿胀、鼻梁横向皱褶、黑眼圈等,亦可抽血检验过敏源,以及使用鼻镜检查鼻腔来排除其他疾病。
过敏性鼻炎的成因
1.遗传过敏体质。
2.环境过敏原两者交互影响,导致鼻腔慢性发炎。
在台湾,大约有24-29%的成人及40-50%的孩童有过敏性鼻炎,大多数的过敏性鼻炎好发于20岁前,而其中超过一半的人症状持续10年以上。
遗传过敏体质方面: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体质,则子女有30%的机率有过敏体质;如果父母双方都过敏,则机率上升到50%。
环境过敏原方面:常见的过敏原包含尘螨(75%)、蟑螂(10%)、霉菌、宠物之皮屑毛发等,如果症状是季节性的发作,则以花粉为主。
如何治疗过敏性鼻炎?
治疗过敏性鼻炎大致有三个方式:预防过敏原、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预防过敏原可透过以下方式:
使用防蹒寝具
每两周用热水(50-70度)清洗寝具
避免使用毛毯及绒毛制品
降低家中湿度(<50%)
保持居家环境清洁
适时配戴口罩减少鼻黏膜刺激
多运动亦可改善鼻腔黏膜肿胀及过敏情形
药物治疗
抗组织胺
类固醇鼻喷剂
解鼻充血剂 (但外用解鼻充血喷剂不建议长期使用)
使用洗鼻器冲洗鼻腔以减少过敏原及鼻腔分泌物
舌下减敏疗法,透过逐渐暴露于过敏原来调整免疫反应,但仍有危险性,建议于前述治疗方式失败再行使用。
手术治疗:可经医师评估后,与医师讨论合适之手术方式(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