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了,皮肤科门诊近来发现,有一些患者身上冒出一块块粉红色如浮雕般的疹子,而且直径可以达到8至10公分,看起来怵目惊心,半夜因为痒到无法入睡,十分痛苦,此症状还会每天反覆出现,实在很难过。其实,这就是皮肤科常见的荨麻疹病例。
荨麻疹是典型的皮肤第一型过敏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约20%的人终其一生至少有1次荨麻疹的经验。一般说来,荨麻疹可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又以急性的占大多数。
书田诊所皮肤科主任郑惠文表示,荨麻疹常被称作「风疹块」,会在皮肤表面形成膨疹,通常24小时内会自行消退,但经常会反覆发生。大多数为急性发作,在数天后会自动康复, 一旦反覆发作超过6星期以上,则称为慢性荨麻疹。
而慢性荨麻疹又可分为:慢性自体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自体免疫性荨麻疹、皮肤划纹症,主要是依发生的原因及表现症状作区分。急性发病后,若未找到过敏原,而症状又反覆发生,有可能逐渐转为慢性。
诱发荨麻疹的原因常见有7类:
温度因素/气候变化。
物理性因素:运动、阳光、久 坐、振动、摩擦、搔抓等。
接触性:动物毛屑、香水、化妆品等。
荷尔蒙变化:压力、经期、怀孕等。
感染:细菌性、霉菌性、病毒性、 寄生虫、龃齿等。
饮食:虾、蟹、贝类、芒果、草莓、蛋、牛奶、坚果类、含咖啡因食物等。
药物:消炎止痛药等。
有疑似荨麻疹发作者,应留意接触可疑过敏因子,可透过过敏日志来找出可能的过敏因素,以及填写自我检测表,作为就医治 疗时的参考,减少日后发作的机会。患者应尽量避免搔抓造成外伤,甚至引发感染,使症状更加恶化。
此外,不要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会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
目前治疗方面,医师会依发生原因不同,给予不同药物,以口服抗组织胺剂,以及外用药水药膏这两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