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齊發,也是病毒蠢蠢欲動的季節,近來皮膚科門診發現,有一些患者皮膚出現燒灼痛、刺痛,也有的人則是出現水痘的叢狀水泡,求診檢查才發現,原來罹患難纏的「帶狀疱疹」。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皮膚科鍾沛霖主任表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或「飛蛇」,主要是因為它單側且帶狀分部的水疱病灶而得名。這是一種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膚病。不過這並不是初次感染,而是因為原來就潛伏在神經節的病毒再度活化而發病。
帶狀疱疹發作 與免疫力下降有關
發作的原因,或者說是造成長期潛伏的病毒再活化的原因,簡單的說就是免疫力下降。不論是情緒挫折、工作壓力、熬夜、疾病,或是使用免疫抑制劑等,都可能是造成免疫力低下的原因。
基本上,帶狀疱疹是沒什危險性的,它的重要性主要是會造成疼痛,而且帶狀疱疹引起的疼痛可能在水泡消失後依然持續,稱為疱疹後神經痛,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嚴重且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神經痛後遺症,這種情況在老年人比較常發生。
帶狀疱疹最常發生在軀幹及臀部上,但是如果支配相關部位的神經被波及時,也會發生在臉上、頭上、手臂上及腿上。當水泡發生在眼睛上時,需要特別細心照顧,因為可能會造成眼睛的永久損害,甚至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