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属中医的天行、时疫范畴,由口鼻而入,传变迅速,死人最暴。看起来可怕,由于不一定发烧咳嗽,且潜伏期长,的确不容小觑。应对之道还是那句老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前提是先养足正气,提升抗邪能力。多一分保暖,少一分威胁,多一分存活机会。
因为病毒复制的关系,初期有症状,但不见得具有感染力;或者,有感染力,但不一定有症状,加上传变速度太快,一下子就跑到肺部、下呼吸道,让这个疫病很难应付。所以请大家务必牢记十二字箴言:戒「冰冷寒凉、烧烤炸辣、滥补滥清」,这里头的每个字在防疫上都有意义。不吃冰冷寒凉可顾护中焦脾胃,提升体气(免疫力),而面对新冠肺炎,尤其要戒「烧烤炸辣、滥补滥清」。
烧烤炸辣会耗伤我们的津液,包束住邪气,加重发炎状态。每个人的体质状态不同,从感染到发炎,或许会一下子就让肺脏整个发白。我们很难断定什么时候发生变异,所以千万不要吃烧烤炸辣,以免助长发炎速度。而且绝对不要吃补,什么姜母鸭、十全大补汤等等,不是这时候该吃的。因为感染者可能没有症状,所以不自知,这时一吃补,可能把邪气也补进来,没办法让它发散出去。
新冠肺炎是疫病,中医学视为传染性快速的疫毒,虽然初期有些表现很像刚染风寒的症状,可是跟一般寒气所致的病不太一样。就我们治疗的经验来说,因为病位在「上焦」,以上下呼吸道为主,就其近而取之,所以发汗是最快而有效的方法。不管毒邪是细菌还是病毒,尽可能让其从表而出。无论透过发汗,或是用解表方药,都是如此原理。解表发汗、十二字箴言,永远是王道;「截病于早期,不使邪气内传」,始终是关键,若初始即努力发汗,病毒内传机会即减。
◆潜伏期的意义
新冠病毒潜伏期从最初7天,到14天,又变24天甚至更长,为什么它的潜伏期一直变化?事实上,很多变异性会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体能条件不同,所处环境、天候也不同,只能以推论概括说明。根据排寒理论的经验,排寒的人寒气少,身体处于松柔状态,警报系统全面打开,对于外来的毒邪,可以有层次的迅速反应,不让其瞬间长驱直入到内里。而寒气重的人,警报系统未能全面开启,还有夙体虚、体气不足者,反应就变得迟缓。
为何有的人潜伏期长呢?可能是身体阳气尚足,并非处在疲劳状态,或是警报系统未全面开启,发病速度因此比较慢。还有年纪大体气虚,可是并未罹患慢性疾病的人,病毒复制速度较慢,或许要到某个时间点才发病。就像某些人体内有疱疹病毒潜伏,平常没事,直到疲劳、压力大或者受寒的时候,才爆发出来。而接触的病毒量也是发病与否的关键,病毒量些微,便不足为患。
至于一发病就暴且急的人,基本上应该是夙体虚寒重者。现代人工作与生活压力非常大,熬夜稀松平常,疲劳过度,又遇到节气变动,身体承受力比较差,这都会降低了卫外能力。还有慢性疾病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整体的卫外功能弱,很容易遭受病毒攻击。
◆从传变特点看防治因应对策
综合诸多资料,新冠病毒远比想像的更容易染患,无任何症状者,感染力强,初始症状头痛、发烧、骨节疼痛,类似流感。病毒有传无类,不能心存侥幸,可以想见,新冠病毒的感染很可能成为往后生活的「日常」,病毒不仅产生各种变异,且将与人类共存。还是回到原点──体气是面对感染时,决生死的关键!防治新冠病毒因应对策如下:
1.保持常规作息,吃好睡好心情好,遵十二字箴言,保暖排寒,这是基本前提。
2.外出请携带75%酒精随身瓶,勤于消毒擦拭。戴帽及穿着外套作为随身防护。
3.口罩戴好戴满、勤洗手,外出穿戴之外衣帽子提包,不要拿到房间里,应晾置玄关、阳台数小时。
4.不要聚众、外食,避免开放式的自助餐。
5.到人多处(搭大众交通工具特别要注意),回家必须泡脚、泡澡。总之,发汗是王道。
6.传统中医以及印度医学都有灌洗鼻腔的自然疗法。洗手后可顺便清洗鼻腔。泡脚前取一些热姜水或泡脚包熬煮的温水灌鼻。尽量避免鼻腔创伤,若有伤口,涂紫云膏或通心油都好得快。鼻咽喉为邪气入肺的通道,所以若有油漱口习惯者,在最后一道淡盐水漱口时,即可顺便漱喉,记得不要仰头。
7.新冠病毒影响最大的是,它从口鼻入,直接进到肺脏。强化体表固守能力,可减缓病毒入侵力道,如果在刚开始产生症状时,即努力发汗,可截病于早期,降低病毒内传机会。
8.「心寒」、「心凉」都用来形容心不安时发冷的感受,这时请放个暖暖包在身上保持温暖。体温升高,人比较有安全感,也可增强免疫力。开暖气、开除湿机都可以,尽量让自己保持温暖。还要正念思考,有太阳的时候晒晒太阳,有炉火的地方靠近温暖一下。重点就是提升体气,排寒保暖!
9.自己若出现疑似症状,且经处理后缓解,自觉状况良好,仍有可能罹患新冠肺炎病毒。请自我隔离至少七天,避免病毒感染外传。
【避瘟小锦囊】
避瘟方:香包/薰香/茶饮。
苍术、干姜、桂枝、艾叶、花椒、细辛、吴茱萸、荆芥、松枝等,打成粉末或研碎成小颗粒。
其中荆芥、桂枝、干姜必备,其余任几味即可。用来泡脚盥洗沐浴,必要时也可以煮来当水喝。也可用不织布袋装做为香包,放在胸前,类似端午节香包的概念,化湿排寒、提神醒脑。或是放布口罩里,亦可用来焚香,或酌量泡茶饮用。有风寒的话,喝的剂量可以重一点;若是正常状态,大约就是每种几克,全家一起喝,热热喝就会出汗。
新冠肺炎已经影响并且扩散到全球,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理气候,其中种种变异都是中医必须考量之处,因此开方也会不同。严寒的北方,跟温暖的南方,加上人体状况一直不断在变动,例如熬夜几天之后,舌苔的样子也会跟原来不一样,用药上需要非常灵活,不是随便什么药方每个人都适合。北方有的用经方,南方有些地方用温病方,大抵因地因人制宜,也都有效。本书谈的都是以保健、治未病为原则。
像这小小的避瘟方,主要是做香包或焚香用。若非得要喝,也可加一些到杜仲茶里,不用天天喝,请酌量,得依照当下的个人状态来应用,身体要有感知,药跟饭不一样,不能随便乱吃。基本把它当香包、焚香用都很好。
本文出自三采文化《病从排寒解2 排寒实践与突破:20年临床实证,突破排寒盲点,防治疫毒流感的中医养命方略!》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