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高危险、弱势族群的关心
根据统计,年龄愈高死亡率愈高,70岁以上死亡率8%以上,而健康的族群,死亡率只有0.9%。另外,合并有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呼吸道疾病及癌症,死亡率均较高,平均从5.6%至10.5%不等。
这些病人在未受到感染之前,我们要比过往付出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对于防疫措施更要严谨,也尽量不要让他们外出,或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定期检查与平常用药不能中断。(如图一、图二)
另外,我们对贫困百姓、无业游民、移工或残障人士等弱势族群,一般而言,这些族群收入较低、工作机会少、饮食不定、摄取营养差,身体状况也不佳,往往更容易感染病毒,而且疏于照顾,我们应该特别关注这一群弱势族群,一定要展现同理心,对于非法移民也暂时不予追究,才能确保他们免恐慌,不敢实报疫情,也要给予应有的照顾,如此反而有助疫情的控制,在危险困境之中,也让较有经济基础的人,有机会学习奉献与同情心去帮助他们。目前国内移民署正积极推动「扩大自行到案专案」,秉持法理容情人性关怀,提供协助,政府这项善举良策,确实帮助了新移民与移工。
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也特别强调,研发疫苗是公共财,要用在最需要施打的族群身上,而不是用在拥有资源的国家或富有的民众,这才能展现至高人性关怀的普世价值。
(四)对于医护人员的关心
第一线面对疫情处置的医护人员,他们由于工作量增加,而且处于高风险地区,会表现出疲惫、易怒,他们最期待的是医院主管同事的支持与鼓励,也希望在工作时不要受到无谓批评或打扰,更希望所有医疗防疫物资及设备不虞匮乏,当然也迫切需要职场的安全受到充分保障。
在《刺胳针》(The Lancet)期刊中指出,这些第一线工作人员面对残酷疫情,更会发挥爱心与热情,在职场上以其专业积极投入救人工作,他们反而希望精神科医师或社工人员,应该多用些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患者的焦虑、恐惧及其他情绪的问题。
另外,世界精神学会也提出一些对医疗医护人员的建议:
•要能体认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
•需要纾压及适当休息。
•同僚间要互相扶持,与亲友保持联系。
以上三项其实对一般民众也一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