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血便,不一定是痔疮,除了小心大肠癌前兆之外,也有可能是容易忽略的溃疡性结肠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年来即深受此疾病所苦,甚至因为病情加重而辞去首相职务。其实,患者只要能及早确诊、积极治疗,就能远离癌变的威胁。
1名54岁的欧先生,8年前有血便以为是痔疮,自行买药3个月未见改善,担心是大肠癌至居家附近医院做检查,确诊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长达一年每天要跑20~30趟厕所,开车时经常得停下如厕,睡觉也得跑厕所不得好眠。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腹泻、血便
根据统计,过去十年来,台湾罹患溃疡性结肠炎的人数就增加了81%。台湾中山附医肝胆胃肠科医师林敬斌表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炎性肠道疾病、因免疫失调而造成,通常好发在20-40岁的年轻族群,主要症状是腹泻、血便、里急后重。患者总是急着想上厕所,但却只有一点黏液、粪便或血,很容易误以为是痔疮,延误诊断和治疗,也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令人担心的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比起一般人有更高罹患大肠癌的风险,门诊中曾有病患健检发现是溃疡性结肠炎,没有规律服药,5年后发现罹患大肠癌。如果没有积极治疗,最后严重到无法控制,或并发症需要以外科手术治疗,更需要全肠切除后永久性造口。
为此,中山附医成立“发炎性肠道疾病特别门诊”,盼患者能及早确诊、积极治疗。而9月份起新型生物制剂通过健保给付后,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更是一大福音。
生物制剂治疗 减少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林医师说明,在生物制剂出现之前,过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透过皮质类固醇、抗发炎的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式,若上述的治疗方式都没有效果,就只能考虑手术切除大肠。生物制剂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针对发炎以及免疫问题做调整,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不但能够减少溃疡性结肠炎之症状以及肠道发炎,更能使肠道的溃疡愈合,降低未来手术的可能性。
健保从9月1日起,陆续给付两种施打频率不一样的生物制剂,经传统治疗疗效不好、或是急性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需要有完整评估符合健保规范才能申请使用,施打之后也需要评估疗效,才能续用。提醒,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前应配合医师做潜在风险评估,确认患者的健康状况适合再进入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