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4天連假第一天,不少民眾去掃墓或安排出遊,導致國道等主要幹道塞爆了,盛況不輸年節期間,部分路段宛如大型停車場,若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不耐塞車可能出現暴怒情緒,反而增加車禍風險;此外,建議上路前應了解路況,尤其車上有婦女小孩者,最好有休息站就暫停上廁所,以免憋尿誘發感染。
不耐塞車成為路怒族
曾有研究調查顯示,部份駕駛遇到塞車時,會因壓力和情境持續刺激,導致情緒失控成為「路怒族」,也就是情緒變得暴躁、抱怨連連,行為上可能會連續按喇叭或不自覺地超速、違規,導致增加行車風險。
每個人對於塞車的忍受程度不同,然而路況也往往難以預期,建議上路要做好心理準備,並且可先查詢路況、準備替代道路方案;在車上時可透過吃零食、聽喜歡的音樂轉移對塞車的注意力。
多上廁所避免憋尿
一般人膀胱內的尿液累積到150-200毫升時,就會想上廁所,由於膀胱的逼尿肌有彈性,從有尿意感到非去上不可,約可憋個半小時而不影響膀胱功能。不過若憋太久、尿液累積過多時,膀胱肌肉會因過度膨脹而鬆弛,且造成黏膜受損,導致感染,輕則引發急性膀胱炎,嚴重時則會導致細菌逆行至腎臟,造成腎臟發炎。
有時遇到塞車時,不僅耐心變少、甚至不自覺連膀胱容量也感覺變小,加上車上若有女性以及小孩,均屬於比教不耐憋尿的族群,建議除了上路前務必先上1次廁所,路上最好有休息站或可上廁所的地方,就多停車去上廁所。
路上雖然還是要適度補充水分,但最好小小口喝,且應該喝白開水就好,不要喝咖啡、茶或含糖飲料等容易利尿的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