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7/11 下午 02:45:04

热伤害最恐怖是中暑,3重点自保!周大翔中医师:解暑必按3大穴位、喝这茶饮

(关键字: 肠胃不适 , 休克 , 中暑 , 消暑 , 穴位 , 热伤害 , 周大翔

全台持续飙高温,如同烤番薯,热伤害案例更是扶摇直上!根据卫福部统计,光是今年7月1到9日,全台热伤害就诊人次高达274人次;热伤害有4大症状,其中最需要小心的是中暑,恐引发休克夺命。中医师表示,中暑分为阳暑与阴暑,但是无论阳暑、阴暑,一旦有中暑症状,必需掌握3重点,以及消暑可以按压3大穴位。

热伤害常见4大症状,最需小心是中暑

常见的热伤害包含热痉挛、热昏厥、热衰竭和中暑,其中以中暑是最需要小心的症状,若不尽速处理可能会引发休克、心脏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致命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中暑患者的死亡机率约为30%-80%。

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

周大翔中医师表示,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多发生于在室外太阳曝晒及高温环境中时间过长,持续大量流汗及大量流失体内电解质后,导致身体散热不及和电解质失衡,产生身体发热、汗多不止、头晕、呕吐、口渴不止等症状;阴暑则是因为温度急遽改变,造成体温调节系统跟不上外界变化,常发生于突然从高温室外进入冷气房内,或流汗后没有快速擦干而吹风,皮肤毛孔、微血管急速收缩,导致体内热没有出路排出体外,持续在体内闷烧,产生身体烘热或忽冷忽热、汗不出、头重胀、恶心想吐,甚至明显肠胃痞闷感。

中暑急性期最重要需要先避免持續暴露於室外太陽及高溫環境中,保持通風及呼吸順暢,適度用涼毛巾對頭、頸、面部敷貼做降溫。
中暑急性期最重要需要先避免持续暴露于室外太阳及高温环境中,保持通风及呼吸顺畅,适度用凉毛巾对头、颈、面部敷贴做降温。

有中暑症状,注意以下3重点

无论阳暑、阴暑,一旦有中暑症状,请掌握以下3重点:

1.有效散热及降温

中暑急性期最重要需要先避免持续暴露于室外太阳及高温环境中,保持通风及呼吸顺畅,适度用凉毛巾对头、颈、面部敷贴做降温,状态较稳定以后,可寻求中医师做刮痧及清暑热、益气生津中药等,做进一步疏散体内代谢不佳的余热

2.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存津液

稳定身体温度不再持续升高后,身体需要补充过度流失的水分跟电解质,体温过高时身体会利用排汗将毛孔打开,作为散热机制,因此适当补回水分除了可以进一步稳定体温外,也避免血液浓稠度过高,进而心跳及血液循环加快,心肺负荷上升,血压随之起伏,血脂血糖稳定度下降,血管壁发炎反应加重,甚至因为热代谢不良更容易造成神经兴奋性上升,容易让患有三高疾病及心脏疾病患者身体状态起伏过大。

3.理气醒脑安神

稳定了基本生理机制运作后,中医强调气血平衡及气机通畅,透过刮痧、穴位刺激针法补泻、中药药性引导脏腑气血平衡、及灸疗等,可以有效恢复中暑后头晕、昏胀、视物模糊、注意力下降、肠胃不适等症状。

消暑必按3大穴位

除了需要注意以上3点之外,周大翔中医师也提醒,消暑可以按压以下3大穴位:

1.印堂穴

属于经外奇穴,位于额部两眉头中间,主治头痛、眩晕、耳目混浊不清、失眠、高血压等,中暑时甚至在此穴会容易掐捏出红肿状的热邪表现,反覆揉压疏散积聚局部的热,可以有效缓解头部症状

2.百会穴

属督脉,位于头顶正中央,从两耳到头顶画一条线,再从两眉中央往头顶画一条线,两条线的交接点就是百会穴。具有助眠、安神、缓解疲劳、调整自律神经平衡及改善气血循环等功效。

3.太阳穴

属于经外奇穴,位于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可治疗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脑部循环不良等症状。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头顶有大量的血管、神经通过,中暑后循环按摩此3大穴位,有助于恢复精力、化解身体疲劳、预防头晕、促进新陈代谢,尤其因为天气炎热,耗损过多津液中暑导致头目神昏时,先静下来按压此三穴5~10分钟,调整呼吸配服适量温水后,在进一步寻求中医师治疗体内代谢不良的热症及气血失衡等问题。

消暑也推薦飲用荷葉菊花茶飲。
消暑也推荐饮用荷叶菊花茶饮。

另外,消暑也推荐饮用以下茶饮,大家不妨动手做:

解暑茶饮

材料:薄荷4g、荆芥4g、陈皮2g、麦芽3g、荷叶2g、菊花3g、甘草1片、梅子1颗、蜂蜜1汤匙。

做法:泡入300cc~500cc热水中,闷约15~30分钟即可饮用。

清热饮品勿过量,解暑仍需顾肠胃

周大翔中医师表示,中暑急性期,除了基本降温法及补充水分电解质外,民间常见的清热型饮品,如青草茶、仙草、椰子水、西瓜汁、夏季水果冷饮等,都能帮助清除体内代谢不良的火气。提醒,清热饮品及水果适量补充即可,连续饮用可能伤及肠胃循环系统,造成腹痛、腹泻及体内湿气代谢能力下降,甚至进一步影响到下腹腔及生殖系统循环,女性容易产生妇科疾患、经痛、白带、月经不调等。

若有阴暑或肠胃症状,适量时机可以使用「生姜」来做缓解,生姜温胃功能除了恢复消化机能循环外,还可以适时打开因温度急遽改变而被强迫闭合的毛孔,适量微微发汗,透过发汗散除表浅层体热,若有深层热无法及时代谢完整,建议进一步谘询中医师诊断做体质调理与治疗。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