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读中医书,看到“食醉”一词,还以为印错了,因为曾看过“酒醉”,但没听过“食醉”。仔细看后面的说明,原来是指脾胃气虚的人,当食物进入中焦脾胃之后,由于脾胃的消化与运化功能不良,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以致进食后,肢体无力,头部昏沉而想睡。
依据现代医学的说法,是因为进食后大量血液进入消化系统,致使头部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短暂的缺氧,才会头晕想睡。有趣的是,中医竟然使用“醉”这个字来形容头部的昏沉感和无力的嗜睡感,就好像酒醉之后的身体反应,真的非常传神。
临床上,也常听到病人说吃饱饭后四肢无力、昏昏欲睡的情形,连我们自己也有这种现象。依据现代医学的说法,饭后稍微想睡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明显疲倦感与昏沉感的“食醉”,就要小心了。为什么呢?
从中医理论来看,“食醉”除了起因于脾胃气虚之外,还包括吃饭速度过快、所吃的食物较难消化,还有饮食过量等不良习惯所致。脾胃气虚属于内在因素,饮食习惯则属外在因素。
当我们吃下食物之后,脾胃就开始繁重的消化与运化工作。对于一个本来脾胃就虚弱的人,脾胃之气一旦被拿去消化食物,身体其他部位的气机就会不足,当然容易出现疲乏困倦的情况,这就像平日收入不丰的人,到了月底缴房租时,都会有一种口袋被掏空的感觉。
另一方面,即使脾胃功能正常的人,若以飞快的速度将食物塞入肚中,脾胃的工作量骤增,气机耗损量大,无法及时消化食物而停滞在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调,也会出现腹胀、身重、头昏嗜睡的情况。
所以无论是脾胃气虚的内在因素或是饮食习惯的外在因素,都会导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出现清气不足的四肢无力,以及浊气不降,致使头部这个清窍失于濡养而昏沉嗜睡,很像喝醉酒的“食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