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廷是个有运动习惯的年轻男性,一次重量训练后忽然感觉到腰酸背痛,起初认为只是训练过量不以为意,认为只要休息自然会好转,然而休息超过一个月不见改善,后续更有下肢无力、酸麻等症状甚至影响正常生活作息,至医院就诊才发现竟是椎间盘突出…
浅谈椎间盘突出(HIVD)
脊椎骨与脊椎骨之间有软骨充当缓冲垫,这种软骨就称为椎间盘。椎间盘构造又分为内部的髓核与外围的环状纤维,当外围环状纤维产生破裂,造成髓核突出或者椎间盘变形、移位或破裂就会压迫到附近的脊髓与脊神经,称为椎间盘突出,可能就会造成患者症状不适。
突发性的椎间盘突出以青壮年者居多,有人统计20-50岁者达70%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约4-6:1)。
造成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与危险因子
■年纪:好发于20-50岁。
■姿势不正确:弯腰驼背、滑手机颈椎前倾。
■肥胖:体重过重,腹部突出导致腰椎压力承受增大。
■腹肌背肌肌力不足或健身姿势不正确:肌肉无力导致椎间盘支撑力不足压力过大,容易造成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下背疼痛是椎间盘病人来求诊最常见主诉,然而并非有下背痛的患者皆有椎间盘突出,较常见的特征症状有:
有明显舒缓与加重因子:喷嚏、咳嗽、弯腰加剧、躺下舒服。
合并有神经症状:疼痛辐射至腿足、小腿、大腿后侧有抽搐痛、患肢皮肤上发麻、感觉异常、下肢迟钝、深部肌腱反射减弱、坐骨神经痛。
长期症状造成姿势上的变异:向健侧倾斜、站立时骨盆倾斜。
如病程拉长则有晚期症状:背后看起来扁平、腿部肌肉无力萎缩、反射消失。
疾病如何诊断
病人来求诊后,诊间内会理学检查作初步诊断,常会发现有:
■坐骨神经上深部触诊会感压痛。
■受影响神经根皮节之客观性感觉丧失。
■仰卧直抬腿测试(Single leg raise test; SLRT):仰卧在床上将腿伸直,抬起其中一脚,抬起的过程中让臀部紧贴在床上。正常抬起的角度可至70度以上,如果抬起角度于30-70度时出现明显的疼痛加重,可能是椎间盘突出。
■影像检查包含:X光片、脊椎摄影、核磁共振摄影(MRI)、电脑断层扫描(CT)等,医师会依照病患之症状与诊断安排适当的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多从完整的非手术治疗计画下开始,如非手术治疗的复原不佳或持续恶化则需要手术治疗。约80%的椎间盘突出可在保守治疗下有良好预后。
休息:在急性期尽量卧床休息、减少平时活动量,减少患部承受负重的活动。藉着减少患部承受正常负重的活动所形成的压力,来缓解疼痛,同时减少髓鞘内压力,如此通常可使突出之椎间盘自刺激神经根的位置上离开。纤维环裂缝可能形成疤组织,因此可以防止椎间盘继续突出。
药物治疗:适当止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松弛肌肉,减缓病患急性期不适。除了使用药物外还可以配合深部超音波热疗法与局部热敷来缓解疼痛、松弛肌肉。
物理治疗:在急性期疼痛缓减后,可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背部肌肉、核心肌群等,如仰卧起坐、将骨盆抬高及膝胸运动等帮助椎间盘稳定脊椎稳定度。
矫正姿势:养成正确的姿势(包括站姿、坐姿与行走姿势),减少复发的机会。
运动:动作应平稳缓慢,不可快速,持之以恒才有效。在做运动时,如果疼痛增加或症状变明显应马上停止该运动。
■手术治疗:当个案对保守疗法不发生反应时,或是神经功能障碍日趋严重造成运动或感觉麻痹、括约肌控制能力丧失、垂足、疼痛严重,影响到个案之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时,则必须采用手术治疗来缓解病况。研究统计指出,手术治疗有90%左右的成功率。
■微创内视镜脊椎手术:随着医疗进步与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目前针对椎间盘突出使用微创内视镜手术已经成为趋势。相较传统手术的优势包含:伤口小破坏少、失血量少、住院与复健期缩短与并发症较低等好处。目前常用技术有单通道内视镜手术与双通道内视镜手术,伤口约在1公分左右(一块硬币直径约2公分),都能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小突出大影响
多数病患可以保守治疗治愈,然而对保守治疗效果不彰或严重个案仍需要手术介入。本院脊椎骨科是台湾最早钻研脊椎内视镜手术的先驱之一,长期致力于发展微创脊椎手术,透过小伤口微破坏解决大问题、嘉惠病人。
不仅于老年患者,椎间盘突出也是年轻人下背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小小的椎间盘突出就可能造成病患极大的症状与生活困扰。各位朋友如有下背痛的问题或者担心有椎间盘突出的情形,请洽专业医师寻求完整的治疗计画,也欢迎到本院骨科部脊椎外科让我们为您做进一步的诊疗与谘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