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四肢(關節)痛
有些孕媽咪有四肢疼痛、痠麻的感覺,有時壓迫到手臂神經,而引起手部發麻,甚至疼痛的感受;有人則是在下肢有明顯的感受。賴禹儒醫師表示,這樣的生理性水腫引起的不適,多在產後消失。
8.抽筋痛
進入妊娠中期,孕媽咪出現小腿抽筋的情況可說是極為常見!當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烈收縮,造成肌肉僵硬、疼痛的感覺,往往讓孕媽咪感到苦不堪言。出現抽筋時,應儘快將膝蓋打直、把腳趾頭朝上,藉此伸展小腿的肌肉,以緩解不適。她提醒,平日應攝取足量的鈣質,還有適當補充維生素D以幫助鈣質能被有效吸收。另外,維生素B、C也不可忽略!
9.恥骨聯合疼痛
「恥骨聯合」的位置約於會陰部上方毛髮覆蓋處正中內側,賴禹儒醫師表示,兩側恥骨之間的距離一般約為0.4~0.5公分,但在孕期受到荷爾蒙作用影響,會增加約至少0.2~0.3公分。「若是恥骨之間距離大於1公分,且有恥骨疼痛的症狀即可診斷」,除了恥骨部位感到疼痛不適,但也可能延伸到骨盆兩側,亦即大腿與屁股連接的髖關節,造成髖關節外展困難。
她建議,「若疼痛程度已超出忍受範圍且可能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可考慮經醫師評估後,開立適合藥物止痛」。如保守治療無效,且疼痛持續6週以上,有必要會診骨科以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10.這裡痛那裡痛
有時,孕媽咪並無法明確說出哪個部位痛,但就是有一種「這裡也痛、那裡也痛」的感覺,建議適時休息,看是否可緩解疼痛。畢竟孕期的體力不比平常時候,孕媽咪覺得疲累就不要硬撐,該休息就要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可讓肌肉徹底放鬆,減少痠痛的不適感。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賴禹儒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原文刊載於2021年11月號《媽媽寶寶》417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2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