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多数会存在一些迷思,尤其担心放射治疗副作用大,所以不敢尝试。此外,一般人对于放射肿瘤科经常提到螺旋刀、电脑刀、真光刀等名词,也是雾煞煞!其实,放射肿瘤科医师表示,目前的放射治疗已经不像多年前那么多副作用,可提供照射范围内不同剂量。此外,放射治疗也能透过进步的影像导航系统辅助,提供病人高精确的放射治疗,提高治疗成效。
放射治疗已经不像多年前那么多副作用!可提供照射范围内不同剂量
恩主公医院放射肿瘤科钟道生主任表示,「放射治疗」对大多民众仍存在许多误解,以为副作用很大,其实目前的放射治疗已经不像多年前那么多副作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在放射线并可提供照射范围内不同剂量(肿瘤剂量较高、正常组织较少);对于不规则形状的肿瘤,也可以正确的打在病灶上,效果更好。
螺旋刀、电脑刀、真光刀不代表手术,代表的是高精准剂量
还有常听到螺旋刀、电脑刀、真光刀等大多数的「刀」,也不代表手术,它代表的是高精准剂量。而放射治疗除了射束调控,位置也要精准。所以会加上影像导航(IGRT),例如锥状射束电脑断层(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应用于临床医疗上,即治疗中取得即时影像,治疗床校正病人移动位置,以提供病人高精确的放射治疗。因为精准度高,能缩小治疗的误差范围,藉此降低周边正常组织副作用。
乳癌淋巴转移,放射治疗更可以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命
此外,在其他常见癌症也有辅助効果,例如乳癌,早期乳癌以往只有全乳癌切除一途,经过国际长达25年的追踪证明,局部切除加上术后放射治疗(乳房保留手术)与全乳房切除,有着同等的治疗效果及存活率。目前乳癌保留手术已是早期乳癌标准疗法之一,而针对高风险病人(淋巴转移),放射治疗更可以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命(存活率)。对于体内外会受到呼吸移动的器官如肺部、乳房、肝脏 ,可以使用呼吸调控装置,提供非侵入性内部固定的效果,已能在舒适的状态下,简单快速的完成精准的治疗。
大肠直肠癌手术前辅助治疗(化疗+放疗),延长存活率
还有像是大肠直肠癌,自民国95年便是国内癌症发生第一名,随着患病年龄年轻化;长期的存活率以及高品质的生活品质考虑也变得非常重要。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以往只有切除及人工造口选择,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在2020年更新的指引:对于二、三期的直肠癌,为了减低局部复发的风险,强烈建议使用手术前辅助治疗(化疗+放疗),以及延长手术等待的间歇期,以达到增加肿瘤缩小程度,进而提高器官保留(保留肛门比率)、最终延长存活率。
钟道生主任表示,常在诊间听到病人说「第四期是代表有远端器官转移」。但是,有转移不代表是末期,目前可以透过立体定位放射治疗(S A B R/ S B R T)来处理。根据2019年的临床研究显示,不只可以维持生活品质,甚至可以延长无恶化存活率,从28个月延伸到41个月。
放射治疗中会不会使病人遭受辐射?医师解答
另外,也常常在诊间听到病人询问:「放射治疗中会不会使病人遭受辐射?」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放射治疗就像X光机器开关一样,只有在治疗中放射线经过身体,治疗后便没有放射性的产生。最后提醒大家,就算是在疫情当中,有任何不适,要赶快接受治疗,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