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學問大 病患生活品質是重點
呂育全醫師指出:「那名60多歲的患者一開始使用60毫克的『新一代多重標靶藥』,手腳都出現破皮的狀況,即使使用類固醇也未見改善,於是當下幫病患調整至40毫克的劑量,副作用很快地消除了9成,治療效果也仍舊維持得不錯。或許40毫克是更適合台灣人的劑量,但這個部分還需要更多的臨床數據才能確定。」因此,除了要有耐心仔細了解病患外,隨時追蹤國際最新的癌症研究也是醫師的功課。無論如何,找到有經驗的醫師及設備完整的醫院,積極配合的同時也讓醫師可以有時間根據病況做治療調整,才能得到最理想的治療成果。
為了更全面地協助病患對抗癌症,呂育全醫師會花很多時間向病患和家屬說明病況及治療選項,包括每個階段能使用的藥物、優缺點和健保給付條件,讓病患可以充分參與對抗疾病的過程。呂育全醫師回憶起:「有時候病患會問我,如果是醫生自己生病了會怎麼做?我想我會需要知道各種治療選項的利弊,並深入評估自己的需求和專家的建議來做出決定;所以我也採用這種方式和病患溝通,一起找出對病患最好的方法。」
儘管晚期腎癌的治療需要相當的耐心與毅力,才能挺過治療帶來的不舒適,但在醫學科技進步飛快的現代,只要能信任專業,並積極與醫師討論自身狀況與需求,遵從醫囑而不輕言放棄,回歸生命的正軌並非不可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