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8/8/21 下午 02:02:52

别小看中暑!不只白天会发生,独居老人更要当心夜间中暑

(關鍵字: 頭痛 , 嘔吐 , 中暑 , 高溫 , 體溫

然而在人死后,身体便不会再产生热。这么一来,不管死者有没有中暑,体温都会逐渐下降至与周围气温相当。也就是说,如果周围气温是30度C,体温也会慢慢下降直到变成30度C为止。如果在解剖时,体温已下降到与周围气温相当接近,就非常难判断出死者是否是因为中暑而死亡,多数情况下只能将其诊断成“死因不明”。

这是发生在数年前非常炎热的8月。一名在自宅独自生活,被认为在夜晚死亡的70多岁女性被送到我们这里来。因为刚好住在附近的熟人来家中拜访,才发现该名女性已在床上过世。这时,她已死亡三天左右。当然,体温也已经下降到和外界温度相同了。该名女性没有外伤,解剖后也看不出脏器有任何异常。由于不晓得其死因为何,故解剖后我们也只能在尸体检索书的死因一栏中填写“不明”,准备交出去。

解剖后我们会用显微镜进行检查,而在我们仔细观察这名女性死者的脏器时,发现她有一部分肌肉细胞出现溶解的现象(蛋白质正在变性)。

大多数的人体细胞在体温为37度C左右时仍可保持正常功能,但如果体温上升得过高,就会出现异变。其中一种异变,就是构成肌肉的骨骼肌细胞因过热而溶解死亡,使肌肉细胞内的成分流出,并跑到血液内。这种现象叫做“横纹肌溶解症”。在法医学教室中,这是诊断重度中暑时极少数可派得上用场的“线索”。

顺带一提,这里所说的“横纹肌”,指的就是位于手、脚等,又称为骨骼肌的肌肉,也是我们一般印象中的肌肉。不晓得这能不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但至少因为这个小小的“线索”,让她鉴定报告书的死因一栏,从原本的“不明”,改成了“中暑”。

本文出自世茂出版《尸体证据:日本法医揭开解剖台上孤独、贫穷、衰老与不平等的死亡真相》一书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