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新手爸媽而言,幫小Baby洗澡有如打仗一樣雞飛狗跳,為了降低小朋友對洗澡的恐懼感,許多家長會準備各類色彩鮮豔、造型可愛的沐浴玩具增加樂趣。不過,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26日公布「兒童沐浴玩具」檢測結果,發現25%樣品的塑化劑含量超標,其中一款鴨子組合超標高達381倍,令人震驚!
為了確保兒童使用沐浴玩具之安全及維護兒童健康,消基會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合作,於2月間至網路、玩具零售店、大賣場及百貨公司等通路隨機購買共20件「兒童沐浴玩具」進行檢測。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表示,根據國家標準CNS 4979「玩具安全(一般要求)」的規定,相關商品之DEHP、DBP、BBP、DINP、DIDP及DNOP等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可塑劑及其混合物含量總和的重量比不得超過0.1%的規定,結果發現25%「可塑劑含量」不符合規定,超標最多者是由12只鴨子本體組合而成的產品,超標數值高達381倍,其他依次為單隻大鴨子283倍,甚至連迪士尼遊戲撈魚組塑膠貼紙可塑劑也超標63倍。
標檢局簡任技正賴俊杰說明,檢驗項目中的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可塑劑」環屬於境荷爾蒙的一種,是干擾生物體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可能干擾破壞兒童原有內分泌系統的平衡及功能,會使男性雌性化及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機率。由於可塑劑種類高達100多種,建議違法過量添加塑化劑的產品業者可改用其他政府核可的可塑劑,並避免過量。
標檢局試驗課課長黃世志也指出,常溫下塑膠類產品就會釋放素塑化劑,只要遇到洗澡的熱水釋放速度會更快(水溫50~60℃可視為平均變化區段),並透過油脂而進入人體,影響內分泌和荷爾蒙。
對此,標檢局副局長莊素琴和消基會蘇錦霞同步呼籲,小朋友接觸這類沐浴玩具後,最好立即使用肥皂徹底洗淨,尤其是洗澡後,若有使用乳液類保養品,應避免再接觸沐浴玩具。還有,選購玩具時應認明有貼附「商品安全標章」;勿讓嬰幼兒將玩具等物品放入口中啃咬,並應於使用後洗手,以免攝入「可塑劑」或「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