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量表筛检 助多动儿治疗
新北市卫生局今年4月独步全台,针对小学2年级学童发放“儿童行为量表”筛检,盼能及早发现多动症状并及早治疗。但近日却接获许多家长陈情,指孩子就诊后,医生竟直接开药,担心有强迫用药疑虑。
台湾新北市卫生局健康管理科蔡坤儒科长解释说,发放问卷的用意只是广为宣传,并无强迫孩童用药,且问卷得分高不表示一定是过动症,仍需经过医生进一步诊断,才可判断是否需要服药。
除标签污名化 先找专业治疗
台湾新北市卫生局官员强调,有少数人以为这个计划会把孩子贴上标签,然后令其吃药,这是误会。医生在评估诊断时,常需要转介临床心理师等医事人员,以确实了解评鉴对象的心理、智力、情绪、行为,及人格特质等各项特质。绝不是外界所简化的贴标签、就医、吃药,这种恐龙式的理解。
事实上,有过动症的小朋友若不给予专业的协助其成长,50%至60%会人持续至青少年阶段,衍生不良行为、学业中辍、反社会行为人格、物质滥用等,合并焦虑、忧郁等精神病,因此透过这项“儿童行为量表”筛检计划,结合家长、学校及医疗,共同建构一完整防护网,帮助过动孩子快乐成长。
【医生建议】:
“陪伴”与“了解”是帮助多动儿成长最重要的法宝。面对药物治疗,若有药物滥用才有上瘾问题,如果乖乖遵照医嘱,长期规则服药,并定期回诊追踪孩子的身高、体重,让医生适当调整药物,以及养成固定良好生活习惯,通常就可拿掉药物,不需终身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