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不仅人体感觉舒适,也是轮状病毒最活跃的季节,却让肠道发育尚未成熟、缺乏抵抗力的宝宝苦不堪言,感染后往往会出现发烧、上吐下泻和脱水症状,严重时甚至要住院打点滴,小手上扎针,让家长心疼不已。医师提醒,轮状病毒的感染力强,家长需为孩子做好防护,并把握「吃疫苗、勤洗手、戴口罩」3步骤。
新型轮状病毒崛起,少量的病毒就让宝宝受不了
台湾四季如春,任何季节都可能感染轮状病毒,但进入秋冬季节时,轮状病毒的感染率就显着增加。花莲慈济医院小儿部儿童社区医疗科主任朱家祥特别提醒,进入秋天后,炎热的环境转为凉爽,平均气温下降,是轮状病毒活跃的时刻。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度高,且少量的病毒就可以致病,所以传染力强,经常造成大规模的流行。另外,除了常见的G1、G2、G3、G5、G9五种病毒型别,近几年国外已出现新型轮状病毒G8、G12,世界各地已陆续有感染病例,未来可能成为流行的病毒型别,家长应提高警觉并提早为孩子做好防护措施。
婴幼儿是最容易感染轮状病毒的族群,通常在6个月大至2岁间的感染机率最大,约95%以上的5岁以下小朋友,都曾感染过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以粪口和接触传染为主,尤其是病毒可附着于玩具、固齿器、门把等物体长达数天之久,小宝宝容易因与受污染的成人接触或吃小手、啃玩具,无意之间很容易误将病毒吃下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