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出門時,你有牽緊他的手嗎?孩子在外面奔跑嬉鬧時,你是視線不離盯著看,還是跟旁邊的人大聊特聊?許多孩子之所以走失,都是因為父母一時疏忽。我們專訪兒童安全專家統整4歲以下幼兒最常走失的地點,並提供走失自救S.O.P.,趕快來看看!
「新北市蘆洲區有一對小姊弟,姊姊4歲、弟弟2歲,姐弟倆深夜出現在便利超商,店員見旁邊沒有大人,擔心兩人走失,趕忙報警,警方到場後透過里長廣播,將值完夜班正在熟睡的爸爸驚醒,才讓小姊弟結束這場驚魂記…」
幼兒走失地點,公園、賣場最常見!
兒童福利聯盟2018年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7成的家長曾有過小孩走失的經驗,2~4歲是孩子最容易走失的年齡。靖娟基金會的調查則指出,「公園」、「遊樂景點」、「大賣場」與「百貨公司」是4歲以下幼兒最常走失的地點。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企劃宣導處處長許雅荏表示,這幾年六都蓋的公園大多是共融式的大型公園,在例假日通常會擠滿人,帶孩子到公園玩如果沒有牽手,只是叫孩子抓住大人衣角,孩子一看到感興趣的事物很快就會跑不見。「小小孩通常不會注意周遭環境,加上4歲以下幼兒視野只有成人的一半,孩子一旦把手放開,很容易就會跟丟。」
出門前先講好誰負責顧小孩
此外,很多父母帶孩子到大賣場、百貨公司都會降低警覺,任由孩子到處跑跳,孩子邊看邊玩很容易認錯人。「而且在這種人聲鼎沸的環境,不時會發生『我以為你在顧小孩』、『你以為我在顧小孩』的情況,如果沒有事先釐清看顧責任,孩子沒人顧,就會走失。」許雅荏提醒,帶孩子出門一定要分配好照顧責任、轉換地點時確實交接,以免發生權責不清的問題。
孩子失蹤除了自己走丟,也可能是被陌生人、誘拐集團用話術拐走,例如「我的狗狗走丟了,可不可以陪我去找?」「你好可愛喔!叔叔帶你去買糖果好不好?」還有人會藉故讓孩子看手機的卡通影片,趁孩子分神一把抱上車。
2大技巧建立孩子自我保護意識
正因為幼兒失蹤防不勝防,平常就要做好機會教育,讓孩子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如何讓孩子明白走失的恐怖?許雅荏表示,小小孩沒有足夠的認知能力,最好讓他邊看邊學,例如指著電視新聞說:「你看那個妹妹因為想吃冰淇淋,被一個叔叔帶到工地,然後…」或帶孩子閱讀《和媽媽走散了,怎麼辦?》、《怪叔叔》、《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等主題繪本,讓孩子明白走失的危險性。等孩子明白走失「是怎麼一回事」,再教他預防之道。
爸媽不見怎麼辦?待在原地別亂跑!
「幼兒通常不會對郵差、大樓管理員等時常看到的人有戒心,平常一定要隨時叮嚀孩子『不能跟爸爸媽媽以外的人走。』玩扮家家酒時可以模擬走失情境,教孩子練習在陌生人靠近時大叫逃走。孩子3歲後可以用繪本模擬在外面可能發生的狀況,教孩子辨識警察局、便利商店與服務台;4歲後可以開始教孩子記住父母姓名與父母任一人的聯絡電話,告訴他爸爸媽媽不見時要待在原地。出門前先向孩子預告『今天要去哪裡玩』、『會有多少人』,提醒孩子隨時跟好父母不能亂跑;出門後隨時牽緊孩子的手、讓孩子保持在視線範圍。」
許多失蹤案件都是認識的人犯案,模擬情境時要提醒孩子「即使對方是爸爸媽媽的朋友,或知道你的姓名,也不代表他是可以信任的人。」平常就要讓孩子演練「碰到陌生人要怎麼辦」,以免孩子臨場嚇傻。情境模擬時記得提醒孩子「就算有人說要帶你去找爸爸媽媽,也不能隨便跟他離開。」
3種防走失小物,安全好幫手
許雅荏表示,如果孩子還沒有足夠能力可以做上述預防的動作,可以使用GPS追蹤器、背包、手錶等防走失小物。如果孩子的性格較害羞,或表達能力不是很好,可以準備一張寫上父母姓名、家中電話與住址的「防走失小卡」,讓孩子放入口袋隨身攜帶,提醒他走失時可以將卡片交給穿著警察制服或超商店員制服的人。
失蹤廣播,說清楚3大資訊
孩子失蹤的第一時間要保持冷靜,先循原路回去找,找不到再到服務台廣播。廣播時說清楚孩子的姓名、特徵與穿著衣物,例如「綁兩根小辮子」、「戴粉紅色髮箍」、「穿白色涼鞋」、「背藍色小熊背包」…等。
「廣播尋人除了可以結合眾人之力,還可以對誘拐者產生嚇阻作用(父母已經發現孩子不見、大家都知道這個小孩的特徵)。」許雅荏表示,如果有兩個人,可以一個人找、一個人廣播,縮短尋人時間。當孩子失蹤超過24小時,要趕快報警。報警時記得帶孩子的近照與身分證、健保卡等身分證明文件。尋人照片最好是一張清楚的大頭照和一張可明顯看出身形的照片。
無論如何都不能將視線離開孩子
提醒爸爸媽媽,小小孩走失往往只需要2、3分鐘的時間。無論孩子只是在家門口玩,或是到公園遊戲,都不能讓孩子離開視線。平常多用繪本、扮家家酒做走失的情境演練,「超前部屬」才能完整守護孩子的安全。
走失自救S.O.P.
1.原地等待不亂跑
2.大喊父母姓名
3.主動向穿警察制服或超商店員制服的人求援
撰文/嬰兒與母親編輯部
更多育兒相關請看:【嬰兒與母親 學習當爸媽】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ci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