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12/29 上午 10:31:05

深層腦部刺激術!提供5成患者新希望

(關鍵字: 帕金森氏症 , 深層腦部刺激術 , 林欣榮

深層腦部刺激術(DBS)是近10年來,治療帕金森氏症醫學的新療法,輔佐藥物雙管齊下,可有效地改善病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也是知名DBS手術醫師的林欣榮表示,帕金森氏症患者只要移植晶片、搭配適當藥物,依然可以找回49%失落的生活能力。

深層腦部刺激術(DBS)是近10年來,治療帕金森氏症醫學的新療法,輔佐藥物雙管齊下,可有效地改善病情。
深層腦部刺激術(DBS)是近10年來,治療帕金森氏症醫學的新療法,輔佐藥物雙管齊下,可有效地改善病情。

林欣榮醫師表示,手術方法是將一條細長的電極導線植入腦中的丘腦下核或是蒼白球內核,藉導線產生的電流來控制並調節腦內不正常的細胞活動訊息,進而有效地改善病患的活動能力。目前全國有360個帕金森氏症患者完成DBS手術,效果顯著。音樂家李泰祥即是成功個案。

基本上、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性疾病。與神經學上其他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俗稱失智症)、漸凍人等,同屬神經退化疾病,其共通點是退化得很慢,初期不易發覺。以台灣為例,60歲以上罹患比率為 2%,且年紀越大罹病比率越高。

主要症狀從外觀即可明顯看出,包含手抖、走路不平衡、習慣往前衝、小碎步等。一般而言,帕金森氏症分為5期,第5期為末期,患者不但無法站立,嚴重者甚至連翻身都有困難。

林欣榮醫師表示,目前台灣帕金森氏症患者每月需健保負擔藥品費用5000到10000元不等,但有些患者就算吃了滿肚子的藥,卻無法控制病狀; 一旦生活無法自理,還需長期照護,嚴重者還導致罹患憂鬱症。

但要注意的是,帕金森氏症常與其他的疾病混在一起,包含面部表情少,就以為是憂鬱症;語言與行動不再靈敏,就以為是失智症。治療除了藥物的遵從性外,家人的心靈上支持與陪伴更加重要,包含陪他聊聊天、做伸展運動,都是不錯的改善方式。

林欣榮醫師進一步指出,帕金森氏症初期會有身體逐漸僵直伴隨腳痠、背痛發生,許多人因此求診骨科仍未見改善,才轉往神經內科問診,但這時病症都已進入第 3期。雖然帕金森氏症好發於老年族群,但目前已有20至30歲案例,青壯年得病除需負擔家計外,更因年輕而需長期服藥,但長期服藥卻導致藥物失效。

政府應該給病患更多支援。

健康High起來!快按讚加入《華人健康網》粉絲團!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