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大港开唱,在最后一场美秀集团与卢广仲的表演时,竟发生意外,唱到最后一首歌《罪爱1995》时,贝斯手婷文突然在台上跌倒,经检查为髌骨脱臼,经纪公司随后发文表示「髌骨脱臼不严重,但很少见,现已将骨头复位,人在休息中。」复健医师则提醒,髌骨脱臼并非只是骨头跑掉,需要详细检查,而且有些患者会反覆发作。
髌骨脱臼并非只是骨头跑掉,需要详细检查
台湾运动医学学会副秘书长林杏青医师表示,髌骨脱臼大多由创伤引起,大部分来自膝盖非接触性的扭转(例如脚跟固定在地上,胫骨向外扭转),或是内侧遭到强力撞击引发。大约有15-60%的病患会在第一次发生后反覆发作。因此无论是否手术,之后的复健训练都很重要。
髌骨脱臼并不只是骨头跑位的问题而已,髌骨脱臼时,常伴随负责稳定内侧膝盖的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韧带损伤,这条韧带在膝盖弯曲的前二十度尤其重要。
患者就医检查时,医师可能会根据不同状况安排X光检查确认骨头之间相对的排列、是否有骨折,以及关节面问题。复健科医师透过软组织超音波检查,则可以知道是否有合并MPFL等韧带损伤,进行注射治疗,也可能依据检查情形,安排后续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检查。
髌骨脱臼后五阶段复健训练
林杏青医师表示,髌骨脱臼后的复健训练,大致上可以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降低发炎、肿胀以及疼痛。
第二阶段:恢复关节的活动度、组织的柔软度。
第三阶段:增加力量。
第四阶段:增加动作品质和协调性。
第五阶段:竞技专项动作练习与准备回到赛场的训练。
一到五阶段是一个渐进式的光谱,彼此略为重叠,每个阶段随个人状况不同,以二到六周为单位前进。
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复健重点
林杏青医师表示,急性期可以冰敷、搭配消炎止痛药物、物理仪器治疗(冷、热、电、光疗),在疼痛可忍受的范围下,可以以拐杖辅助和护具支撑下行走,也可搭配贴扎固定。伸展运动可以从坐姿或俯卧下「用力抱膝弯曲----伸直」的模式逐渐恢复活动度,同时可以在不引起关节进一步产生疼痛下,渐进搭配在固定式脚踏车上,向前、向后踩踏。
第三阶段复健重点
力量相关训练以大腿股内侧肌以及臀肌训练为主,搭配核心稳定的练习,因为此时常常伴随韧带松弛不稳定,出力的方式也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再次脱臼,如果能有专业人士指导较能放心。这个阶段也可搭配电刺激针对股内侧肌刺激。由于大腿外展、外旋的肌力常常减弱,因此可以用弹力带等方式加强臀部肌肉的稳定性。随着肌肉力量逐渐增强,可以加入上楼梯等训练(初期避免膝盖完全伸直),以及向前及倒退走路、水中走路、跑步机等有氧训练。
第四第五阶段复健重点
整体肌肉力量提升、走路的步态逐渐正常、出力的感觉能够重建之后,再带入各种快速变换方向、快速出力、跳跃的相关动作训练,一般竞赛需求通常以两脚单脚跳跃能力差距<10%当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