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22/3/11 上午 10:48:53

有效打擊疼痛新利器!增生療法助受傷組織修復、緩解疼痛

(關鍵字: 生長因子 , 疼痛 , 增生療法 , 陳冠誠

(圖一)以超音波導引注射增生療法。(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圖一)以超音波導引注射增生療法。(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增生療法可以治療的部位?

增生療法目前的科學證據顯示,施打在受傷或退化的肌腱、韌帶、關節、軟骨等處可以有效減緩疼痛並促進身體功能,特別是在運動傷害、關節退化、足踝韌帶撕裂、肩部旋轉肌腱破裂、網球肘、下背痛、足底筋膜炎等都有不錯的療效。一般來說,一個療程約3-6次注射,注射後會間隔約3-5週的時間使其發揮修復效果,並依據個體差異治療情況做調整。

增生治療後我要注意什麼?

增生治療後,注射部位可能會有短暫腫脹疼痛約三天到一週左右的時間,並可能會伴隨瘀青的情況,此時應休息並可服用普拿疼或鳳梨酵素以緩解疼痛不適,但應盡量避免服用消炎藥物,以免減輕療效。疼痛趨緩之後可以開始做一些簡單的關節活動,待疼痛明顯緩解後即可回復正常活動,並搭配復健治療,可使增生療法的修復效果更佳。

 

飲食方面要注意什麼呢?

注射過後,建議在飲食上應均衡飲食並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維他命,像是肉類、蛋類和新鮮的蔬菜水果等,並盡量避免攝取高油高脂、過多澱粉類或加工食品。適當的營養攝取更有助於組織修復。

增生療法雖然可以促進組織修復,不過更重要的是正確找出造成疼痛及受傷的根本原因,予以治療,像是矯正長期姿勢不良、不正確的運動動作、減少因工作或其他因素長時間過度使用,並配合復健及運動治療,才能有效治療病兆並緩解疼痛。

(本文作者:臺大醫院復健部-陳冠誠醫師)

本文出自【台灣復健醫學會】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