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2017年起基隆長庚醫院骨鬆中心與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合作,近幾年來針對超過3,500名中老年人做社區檢測活動的篩檢結果發現,在50歲以上民眾中,有65.3%已具有骨鬆骨折的風險,而在65歲以上的民眾中,此風險則高達81%。此外,在50歲以上民眾中,肌少症比例高達45%,此為亞洲其他國家的8倍之多,而罹患膝關節炎比例也超過6成。
事實上,此3種特別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的疾病,彼此也有相當程度的連動關係,也可將之稱為「行動障礙症候群」。近年來中老年人活動參與之踴躍,顯現民眾對健康之渴望,但活動的成果卻顯示台灣失能人口將大幅增加,如何成就「成功老化、活躍老化與生產老化」是當前長照政策須嚴肅面對的議題。
年紀漸長後,骨質及肌肉量會開始自然流失,關節也會開始逐漸退化,此時若臥床不動或很少活動,會加速骨質及肌肉量的流失,肌肉可乘載的重量就會變少,無法分擔關節支撐的重量,因而容易造成膝蓋及其他關節的不適,讓人走不穩且容易跌倒,若又合併有骨質疏鬆時,則更容易造成骨折,要是沒有即時適當處置,則會導致後續的癱瘓、失能、甚至必須長期臥床,最後造成家庭社會的嚴重負擔。因此,如何有效的介入及做適當的防護措施,是一件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尤有甚者,近兩年來,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在此嚴峻疫情影響之下,大大減少了一般民眾的日常活動及原先的醫療照護行為,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的健康防護及疾病治療上,更是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大家在擔心感染新冠肺炎的顧慮之下,不管是日常戶外活動的減少,或是自行中斷原先規律的藥物治療,再再都讓骨鬆、肌少、關節炎的治療防護上,顯得更加的困難。誠如前段所言,台灣是骨鬆肌少的高風險國家,為了避免發生後續骨折及產生相關的後遺症,隨時維持適當的防護治療刻不容緩。因此,即使處在此嚴峻疫情的限制之下,仍要全心投入關注照顧,也仍應注意防患骨鬆肌少侵襲我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施打普及率的提升進展,我們相信這波疫情應該可以逐步獲得控制。不管如何,大家對於骨鬆、肌少、關節炎的防護,也絕對不能鬆懈,尤其是在原本相對就易罹患肌少症及無骨本的中老年人健康上,更是重要。無論是在日常生活習慣上、運動及飲食計畫上、甚至在藥物的治療使用上,都需格外地注意和規劃,因為一旦鬆懈、延遲、甚至自行中斷停止治療時,之前所有的治療防護努力,將會大打折扣,回復原點,甚至更差。
相信在有效的醫療建議及良好的個人健康管理之下,即使處在新冠肺炎疫情之時,對於骨鬆、肌少、關節炎的治療防護,成效上絕對不會被打折扣,身體也會更加的健康。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