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懷胎十個月後,對很多初為人母的女性來說,迎接新生兒的誕生原本是一件相當喜悅的事,但在孩子呱呱落地之後,最初的期待跟快樂不僅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反倒是沒來由的躁鬱跟恐懼,像一場永無止境的噩夢,令人措手不及。
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的專欄作家克萊爾.朵蔓(Clare Dolman)日前執筆一篇關於「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的文章,裡面提到在英國每年約有一千名的婦女飽受產後精神病所苦,雖然大多數的人願意接受住院治療也逐漸康復,但對她們來說,這種病就像是個難以啟齒的隱疾,所有委屈跟痛苦都只能往肚裡吞。
克萊爾本身也曾是個產後精神病的患者,對照懷孕時的喜悅,孩子出生之後她的情緒變得焦躁不安,會一直不停地說話、情緒緊繃、失眠、全身無力、甚至產生幻覺,讓她不得不求助於精神科醫生。她說:「我們的社會始終對患有產後躁鬱的婦女存有偏見,認為她們精神狀況不穩定,沒有資格勝任一個母親的角色,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遲遲沒辦法痊癒的原因。」
為了幫助更多的婦女走出產後躁鬱的陰霾,克萊爾和一名藝術家喬安.茉莉(Joan Molloy)發起了一個名為「狂熱夜」(Unravelling Eve)的計畫,邀請許多有類似經驗的新手媽媽聚在一起,暢談她們的心路歷程。有人幻想她的寶寶像是被魔鬼附身般不停地哭鬧,甚至在夜半三更的時候起身跳舞;有人說自己過著吸血鬼般的生活,長達好幾年的時間沒辦法好好入眠;更有人坦承曾動過自殺或殺嬰的念頭。
英國加地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圍產期精神科醫師(perinatal psychiatrist)伊恩.瓊絲(Ian Jones)博士解釋:「造成產後精神病的主因至今依舊不明,但可以確定的是這跟遺傳有關,研究發現如果親戚中有人罹患過產後躁鬱,則患者發病的機率會提高;此外,體內荷爾蒙的失調跟睡眠作息的紊亂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而本身就有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的患者罹病風險更是高。」
產後精神病的治療並非只針對婦女,更重要的是改善母親跟新生兒之間的互動關係,然而現階段很多的醫療機構都忽略掉這一塊的重要性。在約莫8到12個星期的療程中,醫生建議配偶和家人都應該要積極參與,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縮短治療期,患者也可以盡快地恢復以往的生活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