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5/4 下午 05:48:34

赞美孩子很聪明、天才,可能不恰当!应该夸奖孩子的努力多于结果

(关键字: 家庭教育 , 自我效能 , 赞美努力

孩子上小学后,父母们都会担心他是否跟得上课业进度,考试都考几分。孩子也很了解父母的担忧。因此,考了好成绩,就会马上来跟父母报告。

「我数学考了一百分喔!」父母听到就会十分开心,觉得孩子做得很棒,因而常会说出:「因为你很聪明啊。」

「真是天才。」「你本来头脑就很好。」这些回应都不恰当,请把它们转换成提升孩子自我效能的说法,例如:

「你很喜欢数学,所以很努力学啊。」「因为你每天都有在练习啊。」

赞赏孩子的努力多于结果

「很聪明」「天才」「头脑好」这些话语赞美的是对方的才能或能力。一般常认为,只要是称赞孩子就好,但其实这些言词同时也具有束缚对方的负面效果,必须特别留意。

当孩子被夸能力很好,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好评价,也可能因此觉得,「我一定要当个聪明人」「不聪明的我没有价值」。这时,孩子就会误以为自己的存在价值是「聪明」,因而感到有压力与不安,认为自己必须一直维持聪明的形象不可。请改变成称赞孩子努力的话语,例如:

「你好棒喔!都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到最后。」「妈妈/爸爸有看到你很努力喔。」

我把这种赞美方式称为「历程聚焦/聚焦于过程(process focus)」。当孩子接收到这一切无关能力、努力本身就很棒的讯息后,就会充满「下次也要努力」的挑战冲劲,进而拥有「下次也能继续努力」的自信。

相对地,如果孩子以为「做得到是因为我是天才」,做不到的时候就会开始钻牛角尖,觉得「我真的很笨,很没用」,同时也会避免犯错,以保护自己聪明的形象。

我是从在大学当谘商师的时候开始深刻感觉到这种状况。那间大学有各种背景与性格都不同的学生,我发现有许多乡下出身的好学生,在大学里都感到十分痛苦。这些孩子从小在乡下村子里被称为神童,他们的自我认同只有「头脑比别人聪明许多」。然而,上了大学后才发现,学校里有太多比自己聪明的人。会产生「和这些真正的聪明人比起来,自己简直是笨蛋」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些孩子因此感到受伤,失去自信,过去支撑他们的地基崩塌四散,他们因此产生了危机感与焦躁不安。

如果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因为努力而受到赞美,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反应。轻率地决定「那个人是天才」并不恰当。我先生经常看奥运等运动会转播,他也都会在孩子面前感叹:「这个人真是天才。」「他从出生的时候起,一定就跟别人不一样。」这时,我一定会修正他的说法:「对方才不是天才,是非常努力的普通人。」

这个社会非常容易忽略努力的价值,首先,我们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改变这一点。赞美努力比夸奖才能更重要。

本文选自世茂出版《养出自我效能高的孩子》一书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