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一有胃痛就拚命吞药,根据卫福部统计,每年国人吃掉22亿颗胃药,十分惊人。但你知道吗?胃痛不一定都只是胃溃疡的症状,还有可能是罹患人数多达5百万人的胃食道逆流的警讯!并且胃食道逆流的发生,和自律神经失调也有关系!《华人健康网》健康小学堂在日前所举办的「名医教你养好胃」讲座中,就特别邀请到肝胆肠胃科名医萧敦仁医师,来教大家如何远离胃食道逆流风险,聪明自救、打好一场保胃战!(影音/摄影郑名峻、江旻骏、宋美瑶)
胃食道逆流不是胃酸分泌过多!3大因素易导致胃酸反向逆流到食道
肝胆肠胃科萧敦仁医师表示,民众之所以会出现胃食道逆流症状,其实并不是许多人想像的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而是因为原先应该好好待在人体胃部,或消化后应往下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跑错位置,反向蠕动至食道导致。
由于人体食道不像胃部具有耐酸的黏液层,因此在胃酸反覆逆流下,便易导致食道因不耐酸而发炎、受伤,出现火烧心、溢赤酸、喉咙卡卡、慢性咳嗽、吞咽困难等症状。
但是,为什么胃酸会由下而上反向蠕动至食道呢?萧敦仁医师解释,一般来说,造成胃酸逆流发生的原因,根据成因不同,主要可简单区分为:腹压过高、食道下方括约肌松弛、自律神经失调等三大因素。
●食道下方括约肌松弛:先天体质、怀孕、肥胖、疝气,或不当的饮食习惯,例如:嗜吃甜食、油腻食物、抽菸、饮酒等引起。
●腹压过高:肥胖、怀孕、暴饮暴食、穿着过度紧身衣物等。
●自律神经失调:个性(容易紧张、焦虑)、情绪、压力、气候、温度(温差)、女性更年期等有关。
想避免胃酸逆流至食道?维持副交感神经稳定,不让交感神经过强是关键
其中,又以自律神经失调、不稳定的问题最常被民众所忽略!萧敦仁医师提到,自律神经是属于周边神经的一种,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是独立自主运作、不受人体意志控制的神经系统,负责控制人体的每一个器官。而自律神经根据负责功能的不同,又可分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区块。
若将人体譬喻为一台汽车,那么交感神经扮演的就是「油门」的角色,能让身体器官即时进入备战状态,面对外在突发的威胁;而副交感神经则负责「煞车」的功能,帮助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反应,让心跳、血压、呼吸变慢,进而让身体机能得到适度的休息。
而人体肠胃道中布建最多的就是副交感神经,也就是所谓人体内重要的迷走神经。当人体处于紧张状态下,交感神经就会过度兴奋,导致副交感神经被压制下去,进而造成人体肠胃的控制、蠕动失常,导致腹胀、胃食道逆流的发生。因此,想要避免胃酸反向蠕动至食道,引起胃食道逆流发生,如何维护自身副交感神经的稳定,不让交感神经过强,非常重要!
自律神经失调酿胃食道逆流?如何发生?压力、熬夜、温差、更年期都是可能肇因
不过,到底是哪一些原因会导致副交感神经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呢?萧敦仁医师表示,首先第一和现代人生活型态的改变有关,民众在普遍工作、生活压力大、熬夜晚睡下,容易使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过度兴奋状态,造成副交感神经难以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自然也就容易出现自律神经失调问题。
除此之外,处于更年期阶段的妇女朋友,因为受到女性荷尔蒙降低影响,也会导致副交感神经下降的发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人体自律神经也会受到气候、环境的温度变化的影响,萧敦仁医师提到,其在临床门诊上就观察到,每逢春秋换季、早晚温差大时,因胃食道逆流前来就诊的病例会明显变多。
早晚5分钟,快快吸、慢慢吐!善用腹式呼吸有助稳定自律神经,防胃食道逆流来找碴
也正因为自律神经不稳定,是导致现代人容易出现胃食道逆流问题的一大原因之一。因此,萧敦仁医师也强调,如果民众可以重视自己的自律神经问题,适度学会放松、纾压,把自律神经调整好;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想要摆脱胃食道逆流并非难事!
萧敦仁医师在讲座上也特别和大家分享,自己如何透过腹式呼吸,来平复情绪、抒解压力、稳定自律神经,以及进行时需要注意哪些诀窍?其提到,腹式呼吸是传统被称为吐纳,很重要的一种功夫。
★腹式呼吸
正确的腹式呼吸步骤为,在吸气过程中,保持肩膀不动,只透过腹部呼吸,吸气时将横隔膜往下压;吐气时,尽可能放慢速度,慢慢的吐气,别一口气将气吐尽。当吐气时间较长时,有助于唤醒人体副交感神经,使其重新恢复元气、正常运作,让自律神经从失调趋近稳定。
建议频率:早晚各练习5分钟。
Tips:吸气的时候快,吐气的时候慢。吐气尽量维持又匀又慢的速度,若能练习到1分钟呼吸3~4下为佳。
【医师小叮咛】:
最后,萧敦仁医师也提醒,如果民众在调整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并适度从事腹式呼吸之后,胃食道逆流症状仍是未见改善,则应尽速就医,寻求专业肝胆肠胃科医师的协助,厘清病症发生原因、积极治疗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