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0/9 下午 05:53:48

個人化醫療 類風濕關節炎病友的希望

(關鍵字: 類風濕關節炎 , 林佳黎

類風濕關節炎(簡稱RA)在台灣的盛行率大概是1%,在我們生活周遭,經常可見因類風濕性關節炎導致手腳關節變形的病例,尤其在醫院也常可以看到患者看起來疼痛不堪的模樣,令人不捨。

導致關節變形雖然目前無法以藥物完全治癒,但可以長期服藥控制病情和症狀。至於治療用藥,也隨著醫學技術進步,逐漸發展為「個人化醫療」,所謂個人化醫療即透過生物標記的檢測,了解病人「同中有異」的疾病特性,如此有助於判斷對於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這也是治療觀念的一大突破。以及考量治療方便性問題,將以往每月例行注射,也加以改良而出現了一個月一次皮下注射的方式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的全身性發炎疾病,近年來在治療上已有長足的進步,尤其基因療法和各種免疫療法更是病友希望之所繫。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黃金時期是在發病開始的2年內,若可在黃金時期開始服藥控制那麼發病程度、疼痛、晨僵、疲乏和減少關節破壞及骨頭侵蝕及關節永久變形是可以被避免的,維持病人的活動程度及生活品質。

所以,可以說,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有其重要目標,主要包括減輕症狀、預防關節破壞、回復正常生活及社交活動。隨著醫學技術進步,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已經有新選擇,並且展現了新契機。據美國風溼病學會 (ACR) 的評估方式發現,以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也就是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的治療來看,可以延緩 72% 患者關節毀壞。特別是頑固型的患者,在生物製劑問世之後,不再是「通殺」式的抑制發炎,而是選擇性的作用在某些特別的細胞。

目前患者可以選擇的生物製劑越來越多種,如果以施打的頻率來看,有一週注射兩針、兩週注射一針、到一個月注射一次。不僅在醫師治療時有更多選擇,更能為病人帶來新的福音。

目前,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推廣123達標治療新概念:每「1」個月回診評估、須達到「2」個治療目標(疾病緩解及生活品質最佳化)、「3」個月未達標即調整用藥。相信,有此治療新概念的推廣,病友可以得到治療依循,逐漸改善生活品質。

快來按讚!華人的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