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8/9 下午 04:08:36

揪大肠癌验粪便潜血还不够!医师:高危险族群这样做,肠保健康

(关键字: 大肠癌 , 瘜肉 , 郑乃源 , 肠瘜肉 , 粪便潜血检验

依据国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记最新资料显示,大肠癌发生人数已连续15年位居第1位,大肠癌新诊断个案有1万6,829人,等同于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诊断为大肠癌。根据健康管理机构公布,国人肠道异常关键字冠军为「瘜肉」,瘜肉问题已是国人肠道健康的最大隐忧。

肝胆肠胃科医师郑乃源强调,大肠直肠癌形成的主要模式是从正常黏膜阶段至腺性瘜肉,再进行至癌症,是由一连串基因的改变积聚而成,近年来已证实经由大肠镜瘜肉切除及其后的监测,可大大降低大肠直肠癌的发生率达90%。轻熟女过度肥胖、吸菸,或是家庭主妇爱「捡菜尾」,及菜肴反覆加热,都容易造成肠瘜肉病变成大肠癌,千万不可小觑。

轻熟女「肠」出问题

特别是,饮食西化、爱吃油炸烧烤不忌口,都是导致肠癌的危险因子,婆婆妈妈更要提防致命生活习惯。尤其家庭主妇爱「捡菜尾」,不过这样重覆加热食物,还有许多食材加在一起,易造成吃进过多热量、肥胖,恐对肠胃有弊无益。

而年轻人则往往无肉不欢、爱喝含糖饮料,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容易造成免疫力出问题,以及肠癌高危族群较无定期健检习惯,是造成女性及年轻世代「肠」出问题的主因。

年輕人則往往無肉不歡、愛喝含糖飲料,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容易造成免疫力出問題,以及腸癌高危族群較無定期健檢習慣,是造成女性及年輕世代「腸」出問題的主因。
年轻人则往往无肉不欢、爱喝含糖饮料,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容易造成免疫力出问题,以及肠癌高危族群较无定期健检习惯,是造成女性及年轻世代「肠」出问题的主因。

瘜肉切除不等于根除

大部分肠瘜肉不等同于癌症,多无症状,仅有少部份伴有出血、黏液分泌、排便习惯异常等现象,需定期追踪,视状况判断是否应切片或切除。但瘜肉是由大肠黏膜不正常增生下所形成的突起物,若以腺瘤性瘜肉来看,有癌化的危险性。

一般瘜肉转变成癌症的机率为80%,但早期发现的瘜肉通常都是良性的,如果及早切除就可避免罹患大肠癌的风险。而「切除不等于根除」,因此提醒有瘜肉的民众应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配合定期肠镜复检,以免肠瘜肉复发,建议切除瘜肉1年后应再检查,避免肠瘜肉再度出现。

验粪便潜血仍不够

而大肠癌是唯一可预防的癌症,不过光靠粪便潜血检验不够,尤其高危险族群,因粪便潜血检验没有诊断性、不够仔细。通常验出阳性的民众,就是要进一步做大肠筛检的动作,不过验出阴性并不代表没有问题,可能只是当时没出血,还是有潜在罹癌的风险。

医师提醒,肠癌高危险族群,应从30岁左右,掌握早期发现大肠癌前兆的黄金关键。但如果本身生活及饮食习惯不正常、或有抽菸喝酒习惯、体重过重、具家族疾病史民众,更应积极改善生活作息,并提早开始规划相关检查,才是「肠」保健康之道。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