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免疫调节药物VS生物制剂 差异一次告诉你
廖显宗医生提到,过去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问题,多会选择口服免疫调节药物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临床经验上,约有7~8成的患者可获得一定的控制效果。不过,口服免疫调节药物需要透过人体肠胃吸收、肝脏、肾脏来代谢。长期下来,易有增加肝肾代谢负担的疑虑。若同时有其他慢性疾病,使用的药量就更多,再加上副作用,就容易造成治疗质量不佳的情况。
台湾健保规定,当一线药物治疗状况不佳时,六个月后可搭配生物制剂介入治疗。不过,如今也有不需搭配口服免疫调节药物而可以单独治疗RA的生物制剂,帮助维持患者治疗质量。廖医生说明,此类生物制剂之作用机转为阻断发炎之细胞激素—介白质6(IL-6)与其受体的结合,进而达到抑制发炎反应。介白质6受体抑制剂单独治疗的效果,与其同时搭配并用口服免疫调节线药物相仿。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减少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而造成之肝肾负担,并且可以增加病患用药的便利性及顺从性,而成为RA患者之另一项治疗选择。
台北荣民总医院也早在2014年时就成功找到阻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炎的新途径。患者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后,因可抑制体内发炎物质的肿瘤坏死因子,进而有效控制病情。不仅关节发炎肿痛获得抑制,同时提升患者肠胃道的吸收功能,一年内平均可提高1.9公斤,对病患生活质量帮助良多。
免去患者舟车劳顿!除了静脉输注,生物制剂也可透过皮下注射施打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制剂除了使用静脉输注(点滴)外,也有经由针剂于皮下注射的方式,帮助减少患者舟车劳顿前往就医的身心负担。廖医生强调,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发生在40多岁的中壮年族群,常对病患家庭带来严重打击。但随着治疗药物的进展,疾病的控制也较以往提升,呼吁患者切勿讳疾忌医,只要寻求正确治疗方式,想要重新回归社会、重拾良好的生活质量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