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對一般民眾來說,只能在電影、新聞中看到,但對失智患者的家屬而言,常常因患者不自主的突發狀況,或是如不愛乾淨、亂發脾氣、憂鬱等眾多日常問題,干擾到照顧者的生活,甚至影響情緒。醫師建議,照顧者應對失智症有正確認知,在面對狀況時,掌握處理秘訣,再以同理心關懷患者,才能找到雙方合宜的相處模式。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甄瑞興表示,失智症患者常出現的7大日常生活問題如不愛乾淨、夜晚難眠、行為重複或依賴、幻覺與妄想、暴力和憂鬱等,肇因於腦部額顳葉萎縮和退化等引發,照顧者其實在面對狀況時,有不同的處理秘訣,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耐心與愛,並要時刻想到對方是重要的家人,才能持之以恆。
【洗澡與個人衛生】
失智症患者常會忘了洗澡,衛生習慣變差等。建議照顧者要訂出規律的洗澡與上廁所時間,簡化清潔步驟如以淋浴代替盆浴,若出現拒絕洗澡或侷促不安,則應該立即停止動作,以毛巾擦乾,待一段時間後再洗,或是當天以擦澡代替。另外,特別要注重病患的自尊與隱私。
【入睡困難】
患者常在晚上會有急躁不安的情緒,同時可能會干擾到家人。建議避免讓病患在白天睡覺,而在晚上可依照醫囑服用安眠藥,且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再者睡前不要激烈的活動,以免影響睡眠。
【重複行為】
患者常會忘記剛說過的話與發生過的事,導致經常會重複發問及重覆做同樣的事情。建議將經常發問的問題,想出較好的回答方式,或是設計活動讓患者感受外界的刺激,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依賴行為】
患者因感覺害怕與沒有安全感,會出現過份依賴的情形,無論照護者到哪裡就會跟到哪哩,這種情形時好時壞,有時甚至會侵犯到照護者隱私。建議要離開患者身邊時,可提供一些事情讓他們做轉移注意力,或商請另一位家屬代為看護。
【幻覺和妄想】
失智症經常產生幻覺及妄想症狀,但對病患而言,認為是真實情境,容易讓病患感到害怕,出現潛在的自我保護行為,常見像是患者看到床下有人,或聽到房子裡有人在說話。建議當發生時,不要與他們爭辯真假,當受到驚嚇時,照護者可以用溫柔的語調及輕輕的握著病患的手,以關懷取代責罵,另外也可嘗試分散患者注意力。
【暴力或攻擊行為】
隨著病情演變,病患可能變得憤怒、激動或暴力,原因在於喪失是非判斷能力、無法接受負面情緒、容易誤解他人行為等。建議保持冷靜、嘗試運用一些溫和安靜的活動轉移患者注意力,並且嘗試找出造成不適當行為的原因,日後才能避免發生。
【憂鬱及焦慮】
失智症患者可能面臨的憂鬱、退縮與不快樂,且在言語、行動及思考上變得遲緩,建議應抱持正確心態,不要期待病患憂鬱會立刻改善,除了找專業醫師診治以外,也可透過諮詢人員、心理輔導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