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10/23 下午 04:31:25

走路遲緩、爬樓梯有障礙?當心「肌少症」上身,一張圖+2點自我檢測揪出問題

(關鍵字: 維生素D , 篩檢 , 肌肉 , 檢測 , 肌少症 , 小腿圍

什麼是肌少症

根據統計,肌肉質量在30歲後逐漸減少,30歲後每年流失0.5%至1%的肌肉量;40歲後,每10年減少8%;70歲後,每10年更減少15%,一不注意,很容易就變成肌少症。肌少症會有甚麼症狀呢?身邊長者若出現行動吃力(從椅子起身變困難)、走路遲緩、毛巾擰不乾、易跌倒、體重減輕等情形,很可能有肌少症。

所謂的肌少症,是肌力下降合併肌肉質量減少而確診,若又合併影響體能表現,則為嚴重肌少症。肌少症不只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行動能力、生活品質,還會增加跌倒風險、骨折、認知功能障礙、代謝症候群、心血管風險、失能及死亡率。

肌少症的成因

除了隨著年紀增長本身就會造成肌肉流失外,其他尚包括:老化造成的神經肌肉變化、老化相關的荷爾蒙濃度及敏感度的改變等。另外,次發性肌少症的特定原因則包括:活動力下降(例如:長期臥床、失能)、疾病(例如:嚴重器官衰竭、癌症、內分泌疾病)、營養不良(含蛋白質、維生素D攝取不足、吸收不良或藥物造成的厭食)等。

肌少症的篩檢與診斷

根據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WGS)在2019年年底的會議共識,可由以下方式初步篩檢有肌少症風險的民眾:

小腿圍量測指標:男性<34公分、女性<33公分。

(測量小腿圍時,膝蓋需呈90度,以小腿最粗的部位為準。)

歐盟肌少症工作小組的SARC-F問卷,總分達4分以上。

歐盟肌少症工作小組的SARC-F問卷

符合以上其一的民眾,可進一步檢測以下兩點

手握力:男性

運動的形式以有氧運動、漸進式阻力運動的訓練最能有效增加肌肉質量、強化肌力。建議您每週進行3-5次有氧運動,例如:健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太極拳等,每次30-60分鐘;每週也至少進行2次抗阻力運動,如:舉啞鈴、半蹲站起、登階、水中阻力運動、彈性帶等,每次約20-30分鐘。

最後小叮嚀

隨著年紀增長、肌少症盛行率越高,而肌少症對年長者的健康影響甚鉅,大大影響其行動能力和生活品質,並且增加併發症、失能及死亡風險。注意飲食均衡、充足的運動是預防和改善肌少症的不二法門。了解肌少症,讓我們從年輕就開始「存肌肉本」、中年「維持肌肉量」、老年「減少肌肉流失」。透過早期篩檢、確診、預防及改善,你我能夠不肌少、快樂活到老。

參考資料:

1.基層醫療 2015;30(4):103-107

2.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2016版)

3.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WGS)2019共識會議

歐盟肌少症工作小組的SARC-F問卷。(圖片/亞東醫院提供)
歐盟肌少症工作小組的SARC-F問卷。(圖片/亞東醫院提供)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