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門診時常在跟末期腎臟變的病患討論腎臟替代療法時會被病人問到:**「醫生,拜託你開藥給我讓我不要洗腎,若是要洗腎,我就不要活了!」**,接下來的診間就會瀰漫在絕望和悲傷的氛圍中。害怕與不安來… 詳全文 >
-
40多歲的工程師林先生,有腎臟病家族病史,10年前診斷罹患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但未有效改善生活習慣。近兩個月漸漸覺得容易疲倦、噁心、胃口不好,且皮膚癢,生活及工作大受影響。來到台北慈濟… 詳全文 >
-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被告知須接受透析治療時,通常會感到沮喪,認為日常生活會就此改變,為了讓腹膜透析腎友了解,他們也能擁有正常人的生活品質。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希望透過歌聲來傳遞「洗腎… 詳全文 >
-
亞東紀念醫院腎臟科主任彭渝森醫師表示,時常有腎友反映洗腎人生就是在家裡與醫院兩點之間度過,根據臨床統計大約20~40%的透析腎友有憂鬱症的情形,需要腎友與家人共同面對。腎臟病是長期抗戰,最好… 詳全文 >
-
台灣是「洗腎王國」,洗腎率高居世界第一,且洗腎患者有年輕化趨勢。醫師指出,國內洗腎患者已突破7萬人,逾有9成患者是在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不到1成則是採取居家腹膜透析,事實上,65歲以下尿毒… 詳全文 >
-
資深藝人趙舜選擇腹膜透析治療的原因,除了行動較方便,不會耽誤戲劇工作之外,另一原因是符合「愛吃」的個性,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大啖美食。不過,馬偕紀念醫院腎臟科主任吳志仁醫師提醒,此為錯誤觀念,接… 詳全文 >
-
「雖然故事的開頭是我們無法選擇的,但故事的內容是我可以去創造的。」就讀樹德科技大學金融學系的蔡博任,今年18歲,卻自11歲發現罹患尿毒症後,陸續經歷洗腎、換腎、腎癌、再次洗腎的歷程,未來必須… 詳全文 >
-
11歲的蘇小妹今年邁入第7年洗腎,她形容洗腎「好像近視眼戴眼鏡」般自然,每天利用晚上睡覺的8小時進行腹膜透析,白天依然能像其他小朋友正常活動,今天她與表妹、妹妹一起受邀演奏小提琴,媽媽也對蘇… 詳全文 >
-
為協助腹膜透析腎友及家屬對疾病的瞭解與適應,林口長庚特舉辦本活動,邀請腎臟科蔡宗諭醫師主講『我的水分維持適當嗎?』及李淑慧營養師主講『最適化飲食—營養新選擇』,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為能統… 詳全文 >
-
11歲的霈涵,出生時就少了一顆腎,只有110公分高的她,雀屏中選,囊括「洗腎小天使」;頒獎時,霈涵興奮開朗的說:「我有兩個家,一個裡有爸爸、媽媽和妹妹,一個家裡有慈祥的醫生叔叔和護士阿姨。」…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