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未刻意減重,卻在短短時間內暴瘦,加上膚色變黃時,要小心是否有腫瘤作怪!1名9旬老翁因短短一個月暴瘦5公斤、膚色變黃,到臺中慈濟醫院門診,輾轉由肝膽腸胃、血液腫瘤科確認罹患胰臟癌。收治患者的… 詳全文 >
-
老是拉出「鉛筆便」,糞便細小又偏軟?當心是大腸直腸癌警訊!1名6旬郭先生平時早睡早起、不菸不酒,沒想到在去年初的公司健檢中,經肝臟超音波發現陰影,檢查後才發現是晚期大腸直腸癌,且已出現肝轉移… 詳全文 >
-
許多女性朋友在摸到乳房有硬塊時,往往會很擔心是不是罹患乳癌了?衛福部南投醫院外科黃信傑醫師指出,當觸摸到乳房硬塊時,不一定會是腫瘤,月經期間、產後哺乳期間也有可能摸到疑似硬塊。另外,良性腫瘤… 詳全文 >
-
俗話說:「寒氣在身,萬病纏身」,網路甚至有一說:體內寒氣太重(體溫降至35度)的人,容易罹患大腸癌,是真的嗎?中醫看大腸癌是什麼體質容易造成的?多吃「熱性」食物,真的有驅寒抗癌效果嗎?中醫有… 詳全文 >
-
台灣每年新增4,000名甲狀腺癌患者,男女比例約為1:3。臺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部與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婁培人表示,甲狀腺癌好發在65歲以上的男性,及20歲至80歲的女性,好發原因通常與遺傳或… 詳全文 >
-
肝癌晚期患者最擔心惡化,腫瘤擴散速度快,恐影響存活率,所幸,現在醫療技術進步,針對肝癌晚期患者治療,已經有新利器,透過醫師診斷評估,選擇接受「釔90肝腫瘤治療」,腫瘤控制效果良好,甚至能讓腫… 詳全文 >
-
防疫別輕忽病兆,以免延誤治療養「瘤」為患!1名51歲男子吞嚥疼痛病癥已經出現半年,卻因新冠疫情升溫,遲遲不敢就醫。直到吞嚥疼痛到受不了,才到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門診就醫。耳鼻喉部主任吳弘斌檢查… 詳全文 >
-
腹部莫名隆起,不是只要注意肥胖問題,有可能是巨大腫瘤作怪!1名33歲男子因胃部不適四處求醫,最後竟是胃與胰臟間長了巨大腫瘤!病人與家屬輾轉到臺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余政展門診詢問第二意見,終於… 詳全文 >
-
臨床上腦部腫瘤的治療,無論是採取手術或是放射治療的策略,重要的考量皆為術式的精準程度,關鍵在於能否於治療過程中降低對正常腦部組織的傷害。臺大醫院及醫隼智慧公司進行腦部腫瘤AI臨床尖端醫療技術… 詳全文 >
-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後,小玲確診為乳癌,經醫師的詳細說明後,小玲知道自己是乳癌第二期,需要開刀,開刀後需要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抗賀爾蒙治療、放射治療。所幸「全女醫乳房特別門診」裡包含了乳房外科醫… 詳全文 >
-
長期持續胃痛,不要猛吞胃腸藥,也不要誤以為都是胃潰瘍,小心有可能是胰臟腫瘤在作怪!1名28歲的張小姐曾經得過胃潰瘍,治療後還是會犯胃痛,工作太忙未就醫,持續疼痛一拖就是半年。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詳全文 >
-
誤將三叉神經痛認為牙痛而拔牙的病患,臨床上時有所聞!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徐賢達主任說明,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係因神經不正常放電所致;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如腫瘤、病毒… 詳全文 >
-
雙側頸椎長出大顆神經纖維瘤,小心壓迫脊髓,可能釀成大小便失禁、無法站立,嚴重會導致癱瘓、呼吸衰竭。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黃國烽醫師表示,病人的「神經纖維瘤」與脊髓相比非常大,兩顆腫瘤往內壓迫脊… 詳全文 >
-
有腦下垂體巨大腫瘤,以及有其他顱底腫瘤的患者,若有神經血管的侵犯,除傳統開顱手術外,要從鼻子的通道進行手術,難度是相當的高,要達到腫瘤完全切除又保存內分泌及神經功能,更是難上加難。臺北榮總新… 詳全文 >
-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根據健保署統計,四分之一台灣女性都患有子宮肌瘤。但根據子宮肌瘤大小、位置,仍可能造成經痛、經血爆量等困擾,不少育齡者遲遲沒受孕,會有此疑慮,想要動刀切除子宮肌瘤…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