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氣「白露」過後,代表時序進入秋季。許多人明顯感覺天氣變得乾燥,晝熱夜涼,常有咽喉乾燥、遇風咽喉癢、乾咳不適、皮膚乾燥脫屑等不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明憲提醒,秋燥會誘發… 詳全文 >
-
秋季天高氣爽,風乾物燥,身體被風邪入侵,就容易出現嘴角發炎、皮膚乾裂、鼻出血、便祕、哮喘燥咳等不適症狀。 詳全文 >
-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穀指出,中醫認為,秋天主燥易傷津液,容易造成皮膚龜裂、發紅、發癢等問題,建議可多吃白色食物如山藥、薏仁等養肺補氣,而要同時補充水分,還可藉著多汁美味的水梨抗秋燥… 詳全文 >
-
肌膚的狀況與外在季節息息相關,在夏、秋之際,因為天氣比較乾燥,身體容易出現乾燥症狀,例如:氣管敏感而反覆乾咳、眼睛乾澀而發癢、肌膚乾癢而脫屑、口脣乾燥脫皮, 詳全文 >
-
中醫認為,秋天主「燥」易讓身體缺水,中醫師張文馨建議秋天可多吃「滋陰養血潤燥」的食物,或在料理中搭配藥材,平日多喝水或可準備百合、玉竹、紅棗、枸杞為自己泡一壺「百合玉竹潤膚茶」潤燥抗敏,不讓… 詳全文 >
-
連日來的氣溫狂飆,走在豔陽底下就像進入三溫暖一樣「熱爆了」,但越來越多人感覺口乾舌燥、喉嚨乾癢想咳嗽,翻閱一下月曆,才發現好發呼吸道不適的秋季已悄悄到來。若要預防秋燥所引發的喉嚨不適,黃慧娟… 詳全文 >
-
秋季在傳統中醫習於以氣候分類的觀念中,將其歸屬為「燥氣」;故入秋後,常令人感覺皮膚燥癢、口鼻、咽喉等呼吸道乾燥、乾咳無痰,甚至出現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等現象。這些皆因燥性易耗傷人體中肺與胃中的…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