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疫情仍未平息,糖尿病患者不僅是染疫高風險族群,染疫後發生重病的機率更是一般人的2-3倍。根據研究,糖尿病患者一旦罹患新冠肺炎,死亡率為一般患者8.11倍。糖尿病患要小心會併發症風險,… 詳全文 >
-
台灣將邁入愛滋「高齡」社會,根據2016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50歲以上感染者占約17%,但10年之後2026年,超過3成以上、破萬名感染者將面臨老化與慢性共病的挑戰,如何提早做好準備?國外研… 詳全文 >
-
中國醫藥大學科研團隊首次發現單寧酸可以抑制新冠病毒COVID-19的兩種蛋白酶,此研究顯示,單寧酸對於發展抗COVID-19的治療有高度前瞻性。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包括葡萄、紅藜、柿子、油甘(… 詳全文 >
-
正式發表在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JAMA Pediatrics)研究指出,針對6,280個家庭的研究結果顯示,年齡較小兒童(0-3歲組)比起年齡較大兒童,將新冠病毒COVID-… 詳全文 >
-
疫情期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條件解封游泳池,迎接游泳池開放,你準備好了嗎?根據研究,新冠病毒對氯的抵抗力低於細菌,所以目前對於泳池的消毒做法,有效減少細菌跟無套膜病毒數量,對於有套膜的新… 詳全文 >
-
預防新冠病毒COVID-19傳播,最重要關鍵之一是注射疫苗!世界多國已經開放疫苗混打。近日也有許多外電報導混打的建議,根據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研究指出,混打AZ和mRNA疫苗包括輝瑞BNT或莫… 詳全文 >
-
新冠病毒變異株傳播力強,必需加強邊境防堵,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上週(7月10日至16日),境外移入基因定序結果發現,共有7例Delta變異株,其中有2人曾經接種過莫德納疫苗仍… 詳全文 >
-
新冠病毒COVID-19引人關注的Delta變異株,如同「超級大魔王」!目前已經蔓延全球96個國家,Delta變異株感染後病毒載量較高,具有致命高度傳染性。令人更擔心的是,台灣也於6月開始出… 詳全文 >
-
中國醫藥大學科研團隊首次發現單寧酸可以抑制新冠病毒COVID-19的兩種蛋白酶,此研究顯示,單寧酸對於發展抗COVID-19的治療有高度前瞻性。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包括葡萄、紅藜、柿子、油甘(… 詳全文 >
-
有關施打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一直為大眾關心,尤其近來有一則來自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心臟病學》(JAMA Cardiology)發表一項「施打mRNA新冠病毒疫苗與發生心肌炎的案例報告」之… 詳全文 >
-
染疫痊癒後,小心後遺症!台灣累積COVID-19的確認個案已經超過上萬例,陸陸續續有許多國人確診出院,或是離開防疫旅館返家休養。然而,中國醫藥學院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姜學斌提醒大家,即使已… 詳全文 >
-
全台各縣市與企業已經紛設快篩站,以利及早揪出感染者;不過,台灣居家快篩可行嗎?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各國的時候,包括英國、美國、日本、南韓等國家紛紛催生出「居家快篩包」,鼓勵民眾居家自主快篩… 詳全文 >
-
新冠病毒COVID-19無孔不入,根據研究發現,也會感染口腔中的唾液腺細胞,所以會引起味覺喪失和嘴巴乾燥、黏膜損傷等症狀。坊間近來出現很多的抗疫偏方,大眾詢問使用漱口水是否可以殺新冠病毒?其… 詳全文 >
-
最近疫苗之亂沸沸揚揚,但是對多數不是醫療相關科系的人來說,對於疫苗的基本原理,並不是那麼清楚。如果用專業術語解釋,反而會更聽不懂。下面試著用簡單模型及淺顯語言,去解釋何謂疫苗的原理。模型當然… 詳全文 >
-
醫學期刊報導,新冠病毒在抵抗力不好的人身上,發生重症的機會也會增高;相對地,如果抵抗力夠好,就算被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也只會是無症狀感染者。所以了解並實踐“如何增加自己的免疫力”,在個人對抗新…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