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慢性腎臟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而民眾可能正處於腎功能逐步惡化的情況下仍不自知,那要如何早期察覺腎臟生病了呢?謹記五口訣:「泡、水… 詳全文 >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109年糖尿病人數已高達242萬人,每3位糖友就有1位將衍生慢性腎臟病問題。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指出,糖尿病是造成腎病變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大學會共同推… 詳全文 >
-
台灣每8名成人中就有1人可能發生慢性腎臟病,全台慢性腎臟病患者約254萬人,但根據2008年研究顯示,有高達96.5%的患者未認知到自身腎臟出問題。台灣腎臟醫學會黃尚志榮譽理事長表示,台灣腎… 詳全文 >
-
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達11.9%,而且只有3.5%的人知道自己有慢性腎臟病。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施得恩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不一定是末期腎病變,也不一定需要洗腎。慢性腎臟病… 詳全文 >
-
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控制不穩,便容易造成腎臟損傷,進而引發慢性腎臟病變。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郭克林主任團隊分析糖尿病患者進行素食飲食型態對慢性腎臟病發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發現能有效降低32… 詳全文 >
-
當腎臟出現結構或功能性異常且持續超過3個月,就稱為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可由腎絲球過濾率(GFR)及尿中白蛋白含量區分嚴重等級,出現蛋白尿就表… 詳全文 >
-
約有9萬民眾需要長期接受透析治療,慢性腎臟病通常沒有明顯不適症狀,直到末期即將進入透析階段才會出現尿毒症狀。但慢性腎臟病可能在早期就有徵象,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主任林于立醫師提… 詳全文 >
-
慢性腎臟病患除了要控制三高外,更要留意第四高「高腎壓」!高腎壓與腎臟病變相關,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黃振國副理事長特別提醒,9大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抽血、驗尿,留意腎臟功能兩指標,及早揪出「高腎壓」… 詳全文 >
-
衛福部今30日最新公布的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等腎臟疾病再度盤據十大死因之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將可避免或延緩腎功能惡化。台灣腎臟醫學會黃尚志理事長表示,台灣每8位20歲… 詳全文 >
-
臺灣約有12%的民眾罹患慢性腎臟病,其中最嚴重的尿毒症患者,需要定期接受透析的人數超過9萬人。臺北榮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林志慶主任研究發現,低能量遠紅外線能有效緩解長期腹膜透析造成的嚴重併發症… 詳全文 >
-
高齡時代來臨,老化問題浮現,尤其器官快速退化是一大隱憂。在所有器官中,腎臟退化明顯,並且以慢性腎臟病惡化速度最快。一旦腎臟功能衰退,甚至走到末期,就會進入洗腎階段。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姜林文祺… 詳全文 >
-
慢性腎臟病患常面臨需要洗腎的命運,在飲食方面必需注意磷和鉀的攝取,才能避免造成腎臟的負擔,導致病況惡化!奇美醫學中心腎臟科主治醫師楊翼寧提醒,早餐經常食用的麵包和西點,沒有完整的包裝及營養標… 詳全文 >
-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腎臟相關疾病在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九位,且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門、住診醫療費用前10大疾病,健保給付十大疾病,慢性腎臟疾病依然蟬聯冠軍,花費健保533億元,… 詳全文 >
-
國人平均每10人就有1個人腎臟功能受損,其中高達半數患者,因無症狀而不自知,未能及時妥善照護而持續惡化,最終走上終身洗腎一途。腎臟專科醫師指出,健康民眾預防腎衰竭、慢性腎衰竭病患維護腎功能、… 詳全文 >
-
慢性腎臟病患者並非病程一到末期就非得洗腎不可!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腎臟科醫師王峯銘認為,雖然患者最終都會走上洗腎之路,但只要穩定控制血糖和其他慢性病,限制蛋白質攝取,搭配適當的藥物治療,也能延緩…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