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早熟是指兒童的發育年齡有異常提前的現象,「也就是很早就出現了性徵。」以台灣兒童生長發育的平均年齡來看,女孩在滿七歲以前,男生在滿九歲以前便已出現第二性徵。「有些小女孩甚至在小學二、三年級就… 詳全文 >
-
年關將近,許多家長忙著替小孩添購新鞋子,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和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合作,抽驗市售童鞋,發現品質和中文標示的綜合違規率達53%,其中1件樣品的鞋底檢測出46.16%塑化劑,超過混合物… 詳全文 >
-
台灣人愛吃補,但並非人人適合薑母鴨、羊肉爐等藥膳,特別是小孩子,多屬燥熱和脾胃虛弱的體質,錯誤的進補方式會加重不適症狀,甚至導致性早熟。國泰醫院產後護理之家兼任醫師張家蓓表示,小孩子進補應以… 詳全文 >
-
一名國小女同學,三年級時已來初經,媽媽擔心會因性早熟而長不高,帶去婦產科打停經藥,沒想到一般藥效僅有半年的停經藥,卻讓女童長達3年不來經,直到今年升小六暑假看中醫師杜憲閎調理體質和內分泌,月… 詳全文 >
-
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孩子在10歲前突然抽高,例如1年長高超過6公分,有可能是性早熟。早熟也會使骨骼年齡加速進展,提早癒合。一旦錯過治療黃金期,反而之後就長不高了!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性早熟以… 詳全文 >
-
日前有一名5歲張姓女童,因骨盆腔長了一顆比子宮還大、直徑約5公分的卵巢腫瘤,導致月經提前來潮。彰化秀傳紀念醫院腫瘤中心副院長、婦產科醫師劉復興表示,女童罹患的是少見的「幼年型顆粒性細胞卵巢瘤… 詳全文 >
-
坊間塑膠類食品容器種類眾多,材質、特性和耐熱溫度也不盡相同,若使用不當,恐會造成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溶解而出,長期食用容易導致孩子性早熟或增加罹癌風險。對此,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教導民眾利用簡易的… 詳全文 >
-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轉述,有一名6歲女童初經就來臨,引起民眾對於「性早熟」的議論。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潘俊伸表示,這幾年台灣「假性性早熟」有增加趨勢,但是幼童真正「性早熟」則是罕見。不過,… 詳全文 >
-
女性的青春期應大約是在12、13歲時出現,再早也不過是在10歲左右;然而,英國最近兒童性早熟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許多女孩童都在10歲前就開始發育,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更指出,有名6歲女童初經就… 詳全文 >
-
因為動物食品過度濫用促進成長激素、環境荷爾蒙汙染,及孩童飲食偏好食用含高動物油脂的速食品,導致性早熟逐年增加。如果女生在七歲半前乳房開始發育、男生在九歲前睪丸開始發育、陰莖勃起、排精現象,即… 詳全文 >
-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侯家瑋主任表示,台灣女童平均初經年齡約為12.35歲(國小六年級至國一),男童開始青春期是14.5歲,若女童8歲時乳頭正下方出現乳核小硬塊(有些少女甚至月經來潮);男童9歲…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