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房心律不整,容易造成腦中風,值得注意的是,長期心房顫動也會導致心臟衰竭與相關失智症的風險增加。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威杰表示,新式電燒手術方式「脈衝場消融術」… 詳全文 >
-
真是生死關頭!彰化一名46歲的高齡產婦小文(化名),從42歲結婚開始就經歷一連串辛苦的生育歷程,期間不僅曾不得已中止妊娠、懷孕期間車禍,甚至在緊急剖腹產後,還心臟衰竭歷經生死關頭;彰基醫學中… 詳全文 >
-
心臟衰竭患者經過中西醫治療,免於進行心臟移植或肢體截肢,再創佳話!1名47歲男性病患,無過去病史。在家中發生院外心臟驟停(OHCA),被送入急診室,診斷為心源性休克並患有三支血管病變。三軍總… 詳全文 >
-
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心肌病變(ATTR-CM)則是一種少見但致命的心臟病變。亞東醫院心衰竭中心主任曾炳憲醫師解釋,若患者出現心臟衰竭,並伴隨腸胃不適、手指麻木無力、下背痛或腿部沉重疼痛等… 詳全文 >
-
亞東紀念醫院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團隊今5日發表全台首例全新「心臟超飽和氧治療」手術方式,這是國內第一例、亞洲第二例急性心肌梗塞重建血管後執行心臟超飽和氧治療,大幅降低心肌梗塞後心肌受損範圍(… 詳全文 >
-
心臟移植手術是心臟衰竭末期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由於器官捐贈嚴重不足,近5年平均每年心臟捐贈約有80例,以致不少心臟衰竭病友來不及等到心臟移植即辭世。臺大醫療團隊積極救治每一個困難病患,竭盡可能… 詳全文 >
-
心臟衰竭又稱為鬱血性心衰竭,俗稱心臟無力,是指心臟功能受損,心臟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以滿足身體及組織代謝的所需求,而產生一連串的症狀,如呼吸困難、氣喘、運動耐力變差、疲倦及全身或四肢水腫,… 詳全文 >
-
「心房中膈缺損(ASD)」是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發生的機率約1/1500,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兒童也可能發生。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俊宇表示,這種疾病若不及時處理,日後恐出現肺動脈高壓、… 詳全文 >
-
在心臟結構中,有一扇精密的門稱為主動脈瓣,它讓血液在心臟和身體之間自由流動。然而,有時候,這扇門的葉片,稱為瓣膜卻沒有如預期般緊密閉合,讓一些血液逆流回心室,這就是主動脈瓣逆流。國泰綜合醫院… 詳全文 >
-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年紀越大產生機會越高。依流行病學統計,約有1-2%的人患有心房顫動。針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如今已經有心治療新選擇:脈衝場導管消融手術,症狀能獲得大幅改… 詳全文 >
-
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先天性心臟病以外,還包括:缺血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心律不整,以及心肌病變。其中,心肌病變導致心臟衰竭,有猝死危險。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李易達醫師提醒,患… 詳全文 >
-
根據國際研究統計,每10萬人中約有4至6例心肌炎患者。心肌炎大多是病毒引起心臟肌肉出現發炎反應,導致心肌細胞受傷、心臟收縮功能變差,嚴重者甚至會心臟衰竭而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詳全文 >
-
罹患嚴重二尖瓣膜逆流,患者可能出現體力不佳、喘不過氣來的症狀,甚至有心臟衰竭的風險。台中榮總醫院心臟外科吳詠斯醫師表示,台中榮總每月2000多人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其中約有30-50人被診斷… 詳全文 >
-
隨著天氣忽冷忽熱,人體生理調節能力受到挑戰,心房顫動患者更應提高警惕。心房顫動屬於心律不整的一種,根據統計,60歲以上的國人中約有4%患有心房顫動。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劉力瑋醫師指出,心房顫… 詳全文 >
-
一名48歲中年男子肚子大如懷三胞胎,曾經到不少醫院就醫,但未查出原因。今年3月間他到苗栗爬山時,突然心臟病發作休克昏倒,經CPR救回,他到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求診,心臟內科主任郭勛南查出患者…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