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5歲婦人接受大腸鏡檢查,沒想到使用清腸劑竟造成一場危機,引發急性磷酸鹽腎病變,趕緊接受大量體液補充及腎臟照護。 ![使用口服磷酸鈉瀉劑作為清腸劑要注意是否為高風險群,並且應…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7859…磁共振成像(MRI)、心電圖、肺功能、心臟超音波、無痛胃鏡及大腸鏡等7項檢查,全程由其子陳致中及友人郭長豐醫師全程陪同。 醫療團隊根據檢查結果,建議陳水扁拿藥治療、持續追蹤即…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107/7855…方估計將進行放射科胸部X光、核磁共振、心電圖、肺功能、胃鏡、大腸鏡、心臟超音波等檢查。 這是陳水扁今年第4度戒護就醫,3月7日就曾因身體不適、排便習慣改變,加上臉色看起來蠟黃…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107/7839…醫院日前收治1名72歲的女性患者,糞便潛血反應呈現陽性,安排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扁平型黏膜息肉,後來進行大腸鏡黏膜下腫瘤切除術,術後5天即出院。醫師指出,以往只要發現大腸癌,不論是否…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7665…排出,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息肉個案,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及早接受治療,進而阻斷癌症發生與進展,才能減少大腸癌傷害。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使用定量免疫法,不需…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7337…族性遺傳,一般建議這類型個案,最好從青少年開始,每年接受1次大腸鏡檢查,才能有效避免瘜肉日後癌化。 切除過瘜肉也不保證一勞永逸,趙東波醫師提醒,瘜肉切除過後仍然可能再度出現,…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7127…鏡檢查。另高危險群病人,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每1到2年接受大腸鏡檢查,同時對可疑部位做切片。對患有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的患者,則應自10歲起每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直到40歲為…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7/7068…,通常是偶發、不常見。盲腸癌早期並無症狀,常常是健康檢查時做大腸鏡或糞便潛血反應檢查才發現,而盲腸癌症狀跟急性闌尾炎(俗稱盲腸炎)很像,通常會有右下腹疼痛、發燒等症狀。 不過…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30/6834…。 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40歲以上民眾,應該至少做一次大腸鏡,如果沒有問題,則可隔3年再做1次。如果發現息肉,則隔1年就得做1次大腸鏡。如有家族病史,或是年齡已到60、70歲…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13/6814…人,而且息肉種類屬於具有癌變潛力者,建議隔年或者3年內,複檢大腸鏡。 - 如果一等血親,像是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已經罹患大腸癌,則建議從40歲開始,每5年檢查大腸鏡1次。…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13/6813…國健局呼籲民眾善用糞便潛血篩檢工具,及早發現,及早進一步透過大腸鏡檢查,把息肉和早期癌症病灶切掉,降低死亡率。另外,目前政府已經提供免費的大腸癌篩檢,凡是50到69歲的人,每2年可…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13/6812…血治療。同時並進行出血部位的尋找和可能的止血步驟,包括胃鏡、大腸鏡等內視鏡止血法,鼻胃管的冰水沖洗治療,血管攝影等。大部份經內科治療後都可止血,但少數仍需外科手術才能止血。對大多數…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6607…胃道出血是常見的原因,若糞便有血液反應,必須加以檢查如胃鏡及大腸鏡,要確定缺鐵性貧血,應測定血中鐵含量,治療的方法可口服鐵劑,一般6週便可改善,但至少須補充6個月才能將體內的鐵提升…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6188…44歲的單親媽媽郭小姐,因腹瀉血便到醫院就診,醫師為她安排作大腸鏡檢查,但患者認為只是痔瘡加上腸胃炎,故輕忽未受檢,直到因持續半年腹瀉血便,導致無法工作養家才就醫,但診斷發現已經是…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30/6289…。後來經兒女的鼓勵與協助,安排到診所接受健康檢查,透過「無痛大腸鏡」進行檢查,才發現自己長期不斷的排氣,竟然是大腸癌初期症狀之一。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陳媽媽表示,由於小時候家中…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