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便祕怎麼辦?小兒專科醫師沈長青指出,應先了解幼童的飲食及排便習慣,從排便日誌中,找出影響便祕的因素,千萬不要養成依賴藥物的心理,同時要掌握飲食調整、適度運動,以及良好排便習慣,才能遠離便… 詳全文 >
幼兒園在校統一施打公費流感疫苗,會出現集體恐慌而哭成一片嗎?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楊聰財表示,醫學上確實會有「集體恐慌」的現象沒錯,且千萬別小看恐慌心理,造成的影響力! 詳全文 >
蘇妍臣營養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在常見出生後2~4個月的嬰兒,包括皮膚紅色皮疹、搔癢,破皮清澈液體、腫脹、龜裂、脫皮等等症狀,造成愛子心切的媽咪們不少困擾。不過,通常隨著孩子長大,以上煩人的… 詳全文 >
洗澡,是偵測身體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外科醫師黃富煥在今105年5月初就收治1名小寶寶,家人在幫他洗澡時摸到上腹部有凸起的腫塊,檢查發現血中胎兒蛋白升高,進一步做肝臟切… 詳全文 >
當孩子在用餐中或後、或是服藥後產生過敏現象,「蕁麻疹」是最常見的表現,包括手、腳、臉、全身出現一塊一塊的會癢的疹子、皮膚上的表現還可能嘴唇紅腫、眼睛癢、眼睛浮腫等。此外在呼吸道方面也可能會有… 詳全文 >
天氣越冷,對過敏孩子越是挑戰。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樣樣都是冬天時特別容易惡化。但父母還能做的是,可以從飲食幫助孩子對抗過敏。以下是阿包醫生整理幾個重點,希望對過敏兒的爸媽有幫助!… 詳全文 >
許多父母常反映:「寶寶不喝奶,長不大怎麼辦?」、「孩子一看到食物就轉頭,很怕他營養不良。」當孩子對「吃」這件事興趣缺缺時,父母必須找出孩子厭食的原因,再根據症狀給予適當的餵食方式,讓孩子重拾… 詳全文 >
根據統計,有越來越多兒童出現高血壓的情形,多數是導因於其肥胖的體態。美國密西根大學的最新發表,指出兒童出現高血壓的情況,可能和較差的認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有關。 詳全文 >
異位性皮膚炎,簡稱AD,又被稱之為「過敏性皮膚炎」或「過敏性濕疹」,它是一種慢性皮膚病。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乾癢,還有面部、手肘內側、膝蓋後面和手足上出現皮疹,若是撓抓皮膚則會導致發紅、腫脹、… 詳全文 >
西方人愛說:「Terrible two, horrible three」,意思是:「可怕的兩歲,恐怖的三歲」。我覺得還頗為貼切。這個年紀的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獨立的想法與脾氣,但是他又不會自己處…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