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血糖數據減重成新趨勢!8週連續血糖監測,打造個人化體重管理
根據國民健康署2020年的資料,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與肥胖率高達50.3%;在25至39歲的年輕族群中,長期外食、久坐與壓力型生活方式,導致體脂肪偏高與代謝風險逐漸浮現。全台已有近1/4成年人患有代謝症候群。新陳代謝科邱勝博醫師表示, 詳全文 >
根據國民健康署2020年的資料,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與肥胖率高達50.3%;在25至39歲的年輕族群中,長期外食、久坐與壓力型生活方式,導致體脂肪偏高與代謝風險逐漸浮現。全台已有近1/4成年人患有代謝症候群。新陳代謝科邱勝博醫師表示, 詳全文 >
顳顎關節或其周圍結構,常因為創傷、退化性病變、感染或關節內機械性問題等,造成功能異常或結構性損害,而出現顳顎關節疼痛、顎部活動受限、顎骨異常聲音、頭痛、耳痛等症狀。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廖漢聰… 詳全文 >
乾燥症是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學名為修格蘭氏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常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而被忽視。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胸腔科陳瓏方醫師指出,口乾、眼乾是最常見的表現,,但… 詳全文 >
作為媽媽,照顧家庭飲食需求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孩子愛吃但不健康的零食,銀髮長輩營養是否充足,加上自身要平衡多重身分的忙碌生活,這些壓力讓人難以兼顧。但其實有一個簡單又營養的選擇,能幫助你守護全… 詳全文 >
老人常見脊椎退化變型,合併骨質疏鬆,導致腰酸背痛、坐骨神經痛、舉步維艱。臺北榮總神經外科脊椎團隊以最先進微創技術,結合AI智慧電腦導航設備,治療複雜脊椎骨刺併滑脫變型病人,70多歲林婆婆歷經… 詳全文 >
神奇!罕見雙胞胎出生時間竟相差111天!國泰綜合醫院婦女醫學部產科陳俐瑾主任指出,若是遇到早產的情況,通常兩個寶寶會一起分娩出,能夠間隔24小時以上才生出第二個寶寶的狀況相當罕見,在醫學上叫… 詳全文 >
缺血性心臟病的成因通常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後,形成一種類似脂肪沉積的瘢塊,當瘢塊發生撕裂或破裂,會促進血液凝集並形成血塊而阻塞冠狀動脈造成心臟缺氧。一旦阻塞的情形變嚴重則可能開始有胸悶、胸口疼… 詳全文 >
寒冬來襲,低溫加上空氣污染,增加過敏原暴露,不少氣喘患者發作。根據2022年《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顯示,全台灣大約有2百萬的人口為氣喘所困,相當於每10人中就有1位氣喘患者。中醫大附醫… 詳全文 >
早上起床喝一杯香濃豆漿,是許多人心目中健康的標配,豆漿的主要成分是黃豆,黃豆富含卵磷脂、大豆異黃酮,大家都知道喝豆漿健康又飽足,豆漿對人體有什麼健康益處?尤其喝久了,偶爾也會想換換口味,可以… 詳全文 >
婦女骨盆腔靜脈曲張恐導致慢性下腹部疼痛,出現「骨盆腔鬱血症候群」,患者容易出現下腹部疼痛、腰痠背痛、子宮異常出血等。「骨盆腔鬱血症候群」好發於孕齡或有多次生產經驗的婦女。目前可以透過微創栓塞… 詳全文 >
冬至將近,湯圓成為每家每戶應景的傳統美食。然而,湯圓的主要成分糯米粉,對長輩與孩童來說,咀嚼與消化較為困難,內餡的熱量更容易造成負擔。如何讓湯圓既能保留應景的風味,又符合不同族群的健康需求?…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