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癌患者乳房重建常見2大迷思!粉紅力量集結,裙襬澎澎路跑號召1+1倍伴
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數據,113年十大癌症死因的乳癌排名為第四名。而乳癌病友年紀愈來愈年輕,乳房重建目前無健保給付下,重建費用動輒20~30萬,多數病友為了保命會先選擇治療,乳房重建被迫延後,使得失去乳房的患者影響心理, 詳全文 >
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數據,113年十大癌症死因的乳癌排名為第四名。而乳癌病友年紀愈來愈年輕,乳房重建目前無健保給付下,重建費用動輒20~30萬,多數病友為了保命會先選擇治療,乳房重建被迫延後,使得失去乳房的患者影響心理, 詳全文 >
罹患腹膜侵襲癌很棘手,像是其中女性癌症包括卵巢癌、子宮頸腺癌,如果已經是末期而且再復發,不必心灰意冷。現在還有治療新機會。嘉義長庚醫院大腸直腸科黃文詩主任表示,為了增加病患治療的機會,「廣泛… 詳全文 >
發現了甲狀腺結節,究竟該不該切呢?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舒儀表示,甲狀腺結節有5%屬於惡性的甲狀腺癌,常讓結節患者陷入該不該進行侵入性細針穿刺,甚至進一步切除的焦慮中,但… 詳全文 >
如果正值生育的年齡,卻意外發現罹患乳癌,還能如願生子嗎?目前透過預先冷凍卵子或胚胎,可以在化療之前就先進行,為乳癌婦女帶來一線生機!臺大醫院婦產部陳思原教授表示,臺灣婦女因為學業與事業的考量… 詳全文 >
當我們提到「電磁頻率」時,通常都抱持著負面態度,這是因為「電磁場」(EMFs)或是所謂的「髒電」被認為是有害的輻射線,這種射線從基地台發射出來到你的手機和你的耳朵(還有腦部!)或是從你的電視… 詳全文 >
專注於胸腔腫瘤治療的臺北榮總胸腔部主治醫師羅永鴻表示,台灣肺腺癌患者中有五成患者屬於EGFR 基因突變,針對EGFR 基因突變已有第一、第二代,共三種標靶藥物可以選擇。目前臨床研究顯示,三種… 詳全文 >
「每次愛愛之後,陰道就有出血的現象,要緊嗎?」婦產科醫師在門診中發現,同樣的問題,中年以上婦女的答案多為「不用擔心」,年輕女性的態度卻是緊張兮兮。究竟,性行為後陰道出血是正常現象?可能是哪些… 詳全文 >
一名年近40歲女子,20年前一次性愛,後來再也沒發生過性行為,某次陰道異常出血,檢查竟是子宮頸癌第三期,半年後不幸病逝。萬芳醫院產科主任王樂明表示,近年來國內社會風氣開放,民眾發生性行為的年… 詳全文 >
近年醫療技術進步,癌症不完全是不治之症,且研究發現有4成癌症病人的真正死因是「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可見營養對於癌友抗癌的重要性。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江仕峰表示,其中又以蛋白質猶為重要, 詳全文 >
如果下巴有股不明原因麻麻的感覺,但是不會痛,咀嚼東西也沒問題,小心可能是癌症已經發生轉移,導致「惡性頷麻症候群」。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有許多原因皆可能造成頷麻症候群,其中最… 詳全文 >
一台號稱「最有溫度」的乳癌衛教機器人,不但能進行患者一對一衛教,還可讓患者了解乳癌衛教資訊,以及指導患者做乳癌術後復健運動,這樣聰明又有溫度的乳癌衛教師機器人Pepper,已經正式在臺北榮總…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