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胃繞道手術來控制病態性肥胖糖尿病患的血糖,雖成效不錯,但不少醫師認為這種手術的手段過於激烈,且會伴隨貧血、骨質疏鬆症等副作用,除非必要,還是少試為妙。
減重手術可分成限制食量及減少吸收兩大類型,而以目前外科最常施行的手術中限制食量型的為胃束帶及袖狀胃切除,而吸收減少型的則是胃繞道手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表示,胃繞道是在1967年由美國Mason教授所提出,在1994年首先由Wittgrove醫師成功完成腹腔鏡手術。
手術主要是將胃分成大小兩個部份,小胃的容量只有20-30 c.c.,胃部分開後,將小腸繞過150公分並與小胃接合,並重建膽胰液之小腸通道,如此經由食量變小,吸收長度減少的雙重效果。
胃繞道手術後,若以超過理想體重的部份來計算(理想體重以BMI=22計算之),術後第一年可平均可減去65%的超重體重,第二年可減去75%;而在第二至第三年時達到最低點並保持下去,部分患者會有些許的體重回升,但不至於升回至原來的體重,而以大型的結果為準,此一手術的致死率為0.3%,合併症則為5%(包括吻合處滲漏,腸阻塞,傷口感染等)。
不過,王偉醫師提醒,台灣地區8成左右的第二型糖尿病是肥胖引起的,若能少吃一點而將體重控制下來,血糖值就可明顯下降。對於這些因肥胖引起的糖尿病患,醫師建議應回歸基本面,從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著手,如果還不行的話,就應依醫囑服用降血糖藥或注射胰島素。當這些方法都不見效,而且體型又胖到病態性肥胖的地步,才可考慮接受胃繞道手術等外科療法。